为什么说大话是“吹牛”而不是“吹羊”
2019-05-29王雨曦
文/王雨曦 图/智 蝉
如果让你用一个带有动物名称的词语来形容一个人说大话,你会想到哪个词呢?没错,应该就是“吹牛”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勤劳、朴实的象征,人们习惯把老实、勤恳的人叫作“老黄牛”,把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的人称为“孺子牛”。可是“吹牛”这个词今天却用来比喻信口开河说大话,有时候也会用作浪费时间瞎扯、闲聊天儿的简称。牛这样一种忠厚老实的动物是怎么和“吹牛”这个贬义词联系在一起的呢?为什么是“吹牛”而不是“吹羊”呢?
要解释“吹牛”这个词的来历,我们得从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说起。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坐落在上海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博物馆展厅里,有一种样子奇特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它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们知道,古代的交通不太发达,当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时,由于沿途水急滩险,流沙很多,木制船既难操纵又易被撞坏。黄河上游沿岸的居民为解决渡河运输上的困难,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在当时,皮筏子是黄河沿岸居民渡河所用的最具特色的传统运输工具。它又被称为“革船”,因使用羊皮或牛皮制成而得名,距今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你知道皮筏子是怎么做的吗?当时的人们在宰牛、宰羊时,先剥下牛羊的整张毛皮,然后用盐水浸泡脱毛,再涂抹上植物油,最后将毛皮浸水、晾晒,使整张皮变得松软后用细绳缝成袋状,只留一个小孔。对着小孔吹足气后,将小孔封紧,然后把多个皮袋固定在木排下,这样,一个皮筏子就做好啦!
因为那时没有打气筒,皮袋子只能靠嘴吹胀。羊皮袋体积比较小,虽然可以用嘴直接吹胀,但是吹的人也要体格强壮、肺活量很大才行。而牛皮袋一是体积太大,二是皮质坚硬,想靠一个人用嘴直接吹起来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满气,通常必须由几个肺活量大的成年人轮流吹气。因此,在黄河上游一带,如果有人说他能吹起牛皮袋,根本没人会相信,都会认为他是在说大话。而对于那些成天喜欢夸口炫耀自己的人,当地居民往往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从此,“吹牛”和“吹牛皮”就成了“说大话”的代名词,逐渐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流传开来了。
“ 吹 牛” 我 不行,不过“吹羊”倒可以试试!
得了吧,就你这小个子,“吹蚂 蚁” 还 差 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