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西安区划调整需考虑时空发展上的固有一体化

2019-05-29袁勘省高长安

西部大开发 2019年5期
关键词:西安市长安西安

文 / 袁勘省 高长安

近年来,国内行政区划调整的节奏越来越快,步子越来越大,对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建立,对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推动作用。西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陕西省的行政中心,随着“大西安”概念的提出,“大西安”的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而从时空多角度看,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地区,本身就存在内在和外在的时空固有一体化,具体体现在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河流治理和利用、交通和基础设施、区域功能划分、人群文化心理认同等诸多方面,为目前“大西安”区划调整奠定了重要基础。

“大西安”自然地理分区的一体化。

陕西省地形地貌形态等自然地理条件与环境上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地三大区域构成了特征不同的三大自然分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南部秦岭和渭北北山(岐山、九仲山、嵯峨山、药王山、将军山、黄龙山等)之间,西起宝鸡峡谷,东至潼关以北黄河边,长约300余千米,海拔约300-800米,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因在函谷关(后亦称潼关)或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在这样一个四周以山与大河阻隔的区域,又以渭河中下游为主干,汇集和联结众多支流,形成彼此密切联系的平坦区域。与全国其他大的地区相比,该区域很难再以较大的明显地形特征为界,既而划分出相对独立的区域。故此,关中平原长期以来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上的固有一体化。

“大西安”历代行政区划的一体化。

秦统一全国后国都管辖的范围很大,其国都咸阳周边地区由内史治理。秦内史辖县一种说法辖42县;另一种说法辖44县。西汉承秦制,也在京畿地区设置内史,汉景帝分左右内史,辖境相当于今天关中平原全境。

隋建都长安(新都大兴城),开皇三年(583)撤销京兆郡,由雍州统县。大业三年(607)改雍州为京兆郡,辖22县,辖区约今西安市及东至潼关县、西至武功县、北至铜川市、南至宁陕县北部的大片地区。唐开元元年(713)以雍州改置京兆府,领23县,辖区约今西安市及东至渭南市,西至武功,南至鄠邑区,北至铜川,治所在京城长安城的整个区域范围内。

五代辖区缩小。宋京兆府领15县。金初京兆府辖五州12县。贞祐元年(1213),分凤翔、郿县、盩厔来属,始为八州12县。

元至十六年(1279)以金京兆府改置“安西路总管府”,后改为奉元路,京兆府城也随之改称奉元路城。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置西安府,领六州31县。辖境东至潼关,西至永寿,南至镇安,北至韩城。清沿称西安府治所不变,仍省治,领15县。辖境东至渭南,西至盩厔,南至鄠邑,北至同官(铜川)。

民国二年(1913)“废府设道”。省府驻西安,中道署亦驻西安,大体领属今西安地区。民国三年(1914)东、西两道合为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民国政府把西安列为特别行政区,撤销了市级建制,行政隶属陕西省。1932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1944年陕西省政府决定成立西安市政府,正式划西安为省辖市,面积约230平方千米。1947年国民政府出于政治军事需要,将西安与沈阳、汉口、广州一并升格为行政院的直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仍设12个区,面积约230平方千米。1958年底长安、蓝田、临潼、户县划归西安市,辖域面积扩大为6737平方千米。1961年又将蓝田、临潼、户县划出,辖域面积缩小为2417平方千米。1966年将咸阳升县级市其范围为今咸阳秦都和渭城为主的主城区隶属咸阳专区;1971年又将咸阳市划出。1983年将蓝田、临潼、户县、周至、高陵县划归西安市,辖域扩大为9983平方千米。至1990年底西安市共辖7区6个县。随着临潼、长安、高陵、户县先后撤县设区,西咸新区归西安市托管,西安市目前总面积10752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200万人(含流动人口)。

从以上不难看出,在民国中期前,西安的辖区虽时有变化,但总是以“大西安”的面貌存在。只是到了民国中期设立现代意义上的西安市时,西安的行政区划才直线缩小。后来随着西安市的发展需要,又逐渐扩大面积,直到今天的行政区划现状。

秦汉新城规划展览中心

西安浐灞生态区

“大西安”功能划分的一体化。

我们虽然不能以现代城市区域功能划分来分析古代的区域功能划分,但是从秦汉上林苑的设立和唐长安城南部设为风景区都不难看出,当时的功能区设置是基于“大西安”甚至整个关中来考虑的。上林苑地跨今日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蓝田县四区县和咸阳市,纵横340里。其他地区自然成为种植业区和其他功能区。现如今,如果还按当时的功能划分,西安市还有什么发展区间呢?即便如此,作为都城的长安,其后期的保障也出现了问题,以至于通过漕运东部的粮食来维系古长安城的供给。

从汉武帝下令将左右内史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特别行政区名称含义看,当时已经有了区域功能的划分。京兆尹的“京”字即“大”的意思,“兆”即众的意思,首都大众所聚,人烟稠密,故称“京兆”;左冯翊的“冯”字音“凭”,即辅助、屏障的意思,“翊”即辅佐、保卫的意思,其地在京师长安之左(东),取屏障辅卫京师之意;右扶风,因其地在京师长安之右(西),又是西周礼仪文明的发源地,取“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

现如今,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也在实施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西安向南发展的空间严重受限。借鉴历史,实施“大西安”战略显得十分必要和可行。

“大西安”河流治理和水资源利用的一体化。

作为古代重要的国家行为之一,河流治理和水资源利用显得尤为突出,并且往往也是从大的区域来考虑的,西安地区莫不如此,同样体现了“大西安”的一体化。

郑国渠是秦时在关中修建的一条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它自仲山西瓠口(今陕西礼泉东北惠民桥西)引泾水东流,至今三原北会合浊水,利用浊水和石川河水道,再引流经今富平、蒲城之南,注入洛水,全长三百多里;白渠是古代关中平原人工灌溉渠道,灌溉今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等区县。1930年在郑国渠和白渠基础上兴建的泾惠渠是关中三大灌溉渠系之一;西汉时,汉武帝对郑国渠进行了进一步修建,自今陕西眉县东北的渭水北岸,引渭水东流经今扶风南,又经武功、兴平、咸阳之北,至灞、渭会合处东注入渭水,唐代时郑国渠又有较大的扩展;龙首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即今陕西关中洛惠渠的前身,自徵(今澄城县)引水至商颜山(今铁镰山),沿山挖明渠,岸常崩塌,故穿铁镰山,开井渠法,开创了后代隧洞竖井施工法的先河。北周保定二年(562)又曾在今大荔县开龙首渠以利灌溉,唐代亦曾在大荔县一带引洛河、黄河水灌溉田地。

上述水利工程的建设,都需要集中“大西安”的智慧,集中大西安的人力物力,建成后又惠及众多区域,体现了“大西安”河流治理和水资源利用的一体化。

今日渭河、泾河等河流的治理,关中环境保护,秦岭保护、雾霾治理同样需要一体化行政区划调整来保证。

“大西安”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在道路建设方面,以秦驰道和秦直道为始,以关中为中心,辐射全国。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俗称“直道”或“秦直道”。

就古代长安城而言,渭水之上架有3座桥梁,即名闻天下的东渭桥、中渭桥、西渭桥,再加上城东的灞桥,以这些桥梁为依托,道路向外延伸,构成了关中地区道路网的主干。与此同时,这些桥梁也成为长安城防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安全屏障。

从关中整体考虑所建设的道路网络和桥梁等设施,同样体现了“大西安”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大西安”人群文化心理认同的一体化。

自古以来,无论是长安还是后来的西安,其政治中心的地位,其经济中心的地位,其文化中心的地位,铸成其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其成为关中平原人群仰望之地,理想的目的地。大家以在西安读书为荣、以在西安供职为荣、以在西安做生意为荣、以在西安结婚定居为荣,如此等等。与此同时,长安和后来的西安,对关中平原又形成影响力和辐射力,使关中平原人群的交往频繁、联系紧密。关中方言、秦腔,相近的饮食习惯,相近的风俗民俗等外在表现下的文化内涵和内在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日益趋同。由此,也形成了关中平原人群心理认同的一体化。

猜你喜欢

西安市长安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我们长安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水VS火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123的几种说法
西游新记 2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