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陕西答卷
2019-05-29张义学
文 / 本刊记者 张义学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40年来,陕西省国企国资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推进机制创新,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主要是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阶段从2003年到2012年,主要是推进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国企国资改革进入第四阶段,特点是全面改革、深度改革。
40年来,陕西省属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长足发展,交出了靓丽的答卷。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27015.6亿元,排全国第7位;所有者权益8232.5亿元,排全国第5位;实现营业收入11295.9亿元,排全国第5位;利润总额391.4亿元,排全国第7位,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特别是近年以来,陕西国资国企发展中已呈现出“规模实力不断壮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的“量质效”全面提升的特点。
在规模实力不断壮大方面,陕西省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已由2004年成立之初的1545.3亿元增长至2018年年底的27015.6亿元,增加25470.3亿元,增长了16.5倍,年均增长22.7%;所有者权益由431.8亿元增长至8232.5亿元,增加7800.7亿元,增长了18.1倍,年均增长23.4%;营业收入由693.5亿元增长至11295.9亿元,增加10602.4亿元,增长了15.3倍,年均增长22.1%;延长石油集团和陕西煤业分列世界500强企业的第288位、第294位。
在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方面,陕西国企利润总额由2004年成立之初的46.1亿元增长至2018年底的391.4亿元,增长了7.5倍;上交税费由79.2亿元增长至846.6亿元,增长了9.7倍。
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
陕西省国资委在陕投集团、有色集团、粮农集团、金控集团4户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归位或授权24项权利给企业董事会,集团职能优化和产业优化取得积极进展。
2018年1月10日,陕西能源集团改名为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陕西省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煤电一直是该集团实体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十三五”项目投资的主要方向。近年来,陕投集团通过控股重组、合作投资、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持续壮大地热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补齐集团新能源的短板,促进全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正如陕投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袁小宁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陕投集团秉承‘追寻价值、引领发展’的使命,通过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营等,大力促进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优化,以国有资本撬动、引领社会各界资本支持陕西经济建设,持续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引导投资、调整结构、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打造国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陕投集团作为陕西省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精心组织实施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了公司的改组与转型,“投资+运营”并重的管控体制、运行机制基本确立,制度化体系基本建成。其中,金融板块总体保持稳健经营,证券、信托、基金、财务公司、融资租赁等金融子企业全部盈利,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完成了煤电板块重组及股改工作,即将设立“陕西能源股份”。西部证券作为陕西省唯一一家全牌照的金融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本在行业排名持续提升;信托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基金生态群打造完成,产融结合优势进一步凸显。基于拥有的金融牌照、金融体量、产业体系,陕投集团已成为一个典型的金融控股型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金融实力持续强化,在省国资系统稳居第一。
目前,陕投集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陕投集团改革模式”已经形成,国资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法士特中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试点之外,陕西省国资委加大了对低效资产、无效资产的清理力度。目前,陕西国有企业已累计减少法人258户,减少各类管理费用3.15亿元,减少工资费用1.89亿元。延长石油集团减少分支机构31个,减少部门60个;陕煤化集团减少分支机构20个,减少部门15个;陕建集团减少分支机构33个,减少部门11个。在2019年底前将监管企业管理层级压缩至三级,特殊企业层级可以放宽到第四级,总体法人户数减少12%。
同时,在“处僵治困”方面,陕西省已累计处置僵尸省属国有企业75户,占总户数168户的45%,处置资产总额47.85亿元,清理负债70亿元,妥善安置职工2175人。
在产业优化方面,法士特重型汽车变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陕汽集团实现由重卡向中轻卡及新能源汽车转变。
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合成气制油项目
混改股改 探索新路
省国资委在陕煤集团新型能源股份公司和北元化工、中陕核集团华浩轩公司、燃气集团交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开展混改和员工持股试点,11户企业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北元化工从一个小规模的氯碱企业逐渐成为一个大型盐化工集团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国企管理规范、资本雄厚的优势,民企市场反应迅捷、决策灵活的优势,都得到了充分彰显。”北元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强谈及混改时说。
2007年,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调整,北元化工急需扩大产能、升级换代,但受规模限制难以实现。北元化工积极寻求外部资金支持,先后吸纳了榆林当地7位民营企业家成为公司新股东。同时,产业定位为能够有效发挥资源优势的煤盐化工项目,这也是陕煤集团战略选择的产业领域。12月,陕煤集团以增资扩股的方式重组北元化工,开创了陕西民企联合大型国企合作建设煤、盐化工项目的先河,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树立了标杆。
陕西北元化工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北元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对民营企业而言,这次合作实现了产业平稳转型升级,避免了市场和政策淘汰;对国有企业而言,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快速进入了相关业务领域,实现了资源的深度转化,延伸了产业链。双方 “联姻”共赢、优势互补,形成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新动力,让北元化工步入了二次创业阶段。
几年来,“混改”后的北元化工积极完善管理体制,发挥国有与民营,省属与地方两种成分、两个角色的优势,扩大影响力,增强软实力。
2017年6月,北元化工进行了股份制改制,开启了第三次跨越发展的新征程。围绕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公司出台了17项综合改革计划,发出了向改革要效益的动员令。
开展员工持股改革,形成了大型国企相对控股,民营企业集体参股,管理和技术骨干持股的“1+13+1”股权结构,持股人员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担市场风险,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自然人持股的方式搞活了企业经营机制,让企业的管理者和科技骨干专心研发,并与企业共进退,同时企业的决策效率、研发效率也大幅提高。
创新用人机制 改革薪酬分配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国有企业平均工资涨幅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涨幅。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分配秩序还不够规范、监管体制还不够健全等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这对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指明了改革方向,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要求。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
省国资委在陕汽集团、秦风气体2户企业开展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企业董事会结构优化和运作基础工作完成。陕西已经在陕国投、秦风气体2户企业开展董事会选聘经理层成员试点和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选聘的9名高管均已到位,并全面实施市场化薪酬。
据了解,秦风气体作为市场化方式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多年来探索了一套涵盖投资、建设、运营、销售、体制、文化、人才、战略等内容的专门机制,并做出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实践。
为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秦风气体实施“去行政化、走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建立干部、员工队伍“市场化”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公开竞聘、述职等形式,搭建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动态管理,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引领干事氛围。不断推行市场化、国际化的选人理念,总部市场化招聘人员已经超过50%,各子公司人员已全部实行市场化招聘。
秦风气体建立中长期的激励机制,探索开展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持股,促进公司与个人的共同持续发展,有效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和保留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促进团队凝聚力形成,实现秦风人与秦风“同呼吸、共命运”。
“三供一业”分离 甩掉企业“包袱”
由于历史等原因,国企承办了本应由社会化经营主体或公共机构承办的各种社会服务职能,这成为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陕西国企改革在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绩。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已完成移交100%,已全部完成省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2019年起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据了解,陕煤集团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涉及46家企业167个家属区15.4万户居民,移交业务体量大、负担重,覆盖地域广,遍布我省西安、铜川、渭南等7个市25个县区。在移交过程中,该集团表现出国有大型企业的责任担当,像一些职工家属区因建设年代久远,土地、规划、消防等方面未办理手续,需要补缴相关费用,陕煤集团在测算年度经营指标时专门拿出10多亿元妥善解决了遗留问题,让接收单位接得放心。
经过40年艰苦卓绝的改革历程,陕西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资监管体制、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初见成效,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未来三年,陕西国企国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转型升级更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改革深水区,愿陕西国企扬帆再起航,破浪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