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材料和磁性材料的P波段吸收器设计
2019-05-28张猛熊波
张猛 熊波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磁性材料的复合吸收器的设计与仿真。吸收器由铁氧体层、金属贴片层、介电层和金属背板组成。利用两种不同的超材料吸收器结构,以特殊方式排列,最终实现了从 300 MHz 到 2 GHz 的 8.5 dB 雷达横截面降低,雷达横截面的最大下降为13 dB。吸收器的总厚度为4.5 mm,约为工作波长的1/133。此外,吸收器可以强烈吸收横向电和横向磁极化的倾斜入射电磁波,即使在40°的入射角度。
关键词:超材料;磁性材料;吸收器
中图分类号:TB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4-0000-00
1 介绍
近年来,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隐身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吸收材料的使用是实现雷达隐身的有效手段[1]。然而,传统的吸收材料难以满足薄、轻、宽、强的要求[3]。作为一种新型合成材料,超材料具有吸收率高、入射角广、无表面损耗层等特点[5]。但超材料吸收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频段[2],在P波段(300MHz_1.2GHz)很少有研究。
为了在P波段实现高性能吸收,同时满足薄、轻、宽的要求,本文采用磁性材料和超材料相结合。由于其高磁渗透性,磁性材料可以以小厚度扩大吸收器的带宽[4],但具有大比重的缺点。通過结合磁性和超材料设计吸收体,不仅克服了单磁性材料比重大的缺点,而且提高了设计自由度,有助于扩大吸收带宽。
2 磁性材料及其吸收特性
本文中使用的磁性材料是NiCuZn铁氧体,通常用于电磁兼容性(EMC)。文献中给出的特定电磁参数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铁氧体材料的介电常数的实部〖ε_r〗^'和虚部〖ε_r〗^''在300 MHz至2 GHz的频率范围内几乎没有变化。磁导率的实部〖μ_r〗^'和虚部〖μ_r〗^''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且〖μ_r〗^'其较大,表明该材料具有极强的磁损耗特性。
本章中的所有模拟都是使用CST微波工作室软件模拟的。上述电磁参数数据被导入到CST MWS中,并创建了一种名为NiCuZn的新材料。利用周期边界条件和浮波端口模拟了材料的反射系数。图2显示了反射系数S11与NiCuZn材料厚度之间的关系。
从图2可以看出,铁氧体本身在薄厚度条件下对整个P波段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在低频条件下吸收性能更好。
3 单元结构设计
吸收器的单位结构如图3所示。单位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底层为金属背板,中间层为介电基板,顶层为磁性材料,中间为介电基板,铁氧体为金属方环。其中金属结构构件为铜,厚度为0.02毫米,导电率为 5.8×107 S/m。介电基板为FR-4,介电常数为4.3,电损耗因数为0.025。具体结构尺寸如下:p = 56 mm,ω1 = 46 mm,ω2 = 18 mm,l = 25 mm,m = 2 mm。整个吸收器的厚度为4.5毫米,约为工作波长的1/133,其中铁氧体厚度为3毫米,超材料吸收器的厚度为1.5毫米。图4显示了周期排列下结构的形状,可视为方形环结构和交叉结构的组合。
4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
由于金属背板的存在,透射率T(ω)=0,吸收率A(ω)可以表示为A(ω)=1-R(ω)=1-〖S_11〗^2,因此反射系数可以用来描述超材料吸收器对电磁波的吸收图5显示了正常入射条件下的反射系数S11,由铁氧体反射系数、TE波正常入射下的反射系数和TM波正常入射下的反射系数三条曲线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00 MHz至2 GHz的频率范围内,吸收器的反射系数低于-10 dB。与3mm厚的铁氧体相比,吸收器的反射系数S11从0.8GHz降低到1.3GHz,在1.2GHz时降低4dB,在正常入射下可以实现极化迟钝。
5 结论
本文设计并模拟了一种基于超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复合吸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吸收器在P波段300MHz~2GHz的频率范围内可实现超宽带和高性能吸收。吸收器的厚度仅为工作波长的1/133,具有低频、宽带、偏振不敏感的特点,具有在军事上的潜在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Pang Y, Cheng H, Zhou Y,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wire-based metamaterial absorbers using equivalent circuit approach,”[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13,113(11):207.
[2]Tsuda Y, Yasuzumi T, Hashimoto O, “A Thin Wave Absorber Using Closely Placed Divided Conductive Film and Resistive Film,” [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1(10):892–895.
[3]Yuan C, Zhou Z, Qin R, et al, “Technical approach to obtain light thin and broadband coated RAM,” [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7,39(6):956–959.
[4]Zhai Q, Huang Y, Miao L, et al, “Application of Resin Based Absorbing Composites in Aero- nautics and Astronautics,”[J].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omposites,2009,26(6):72–76.
[5]Cheng Y, Nie Y, Gong R, et al, “Design of a thin wide-band absorber based on metamaterials and resistanc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D]ACTA PHYS SIN,2012,61(13)130–136.
收稿日期:2019-11-12
作者简介:张猛(1972—),男,辽宁大连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