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5-28王松玲齐宗辉
王松玲 齐宗辉
【摘要】目的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经初步检查属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记录及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数据。结果 观察组护理结果好,手术情况良好,数据较之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治疗前,给予急诊科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1..01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治疗难度大、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时需要采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干预,同时术前给予患者相应护理干预,对患者后续手术顺利开展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后应用两种护理方案进行急诊室护理,结合患者护理结果评价适用于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前护理的最佳护理方案。研究内容包括。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经初步检查属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进行不同急诊护理方案应用价值的对比。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2±5.7)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9±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身体体征变化,抽取静脉血送至实验室化验,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疾病诊断工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后,继续接受基于流程优化后的急诊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接诊流程优化:急诊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急诊科后,第一时间与医生进行患者疾病诊断,明确患者病情后将患者迅速送至抢救室进行急救。②急诊护理方法优化:科室护士长需要总结以往类似患者急救经验与流程,形成急诊护理方法,将耗时合理压缩;在医生诊断期间提前准备好相关急救药物与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械,对患者进行所需低分子肝素、阿莫西林等药物的注射治疗,还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护理。③院前急救与手术交接流程优化:院前急救时急诊科接到患者求救电话后,迅速出车接诊,与此同时急诊科护士可结合电话中患者表述的患病信息做好入院急救准备。
术毕整理患者球囊扩张时间、手术及住院时间等数
据,对手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再复发患者例数进行记录。
1.3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术毕均未见疾病复发,对照组则有5例(12.50%)患者疾病再次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33,P<0.05);观察组行手术疗法急救期间的球囊扩张、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数据均好于另一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在急诊科应用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让病情严重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有效缩短,提高患者疾病急诊分诊处理效率与准确性,可让危重症患者通过医院开通的绿色通道及时到达相应科室进行急救治疗,所以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进行应用有着非常理想的应用有效性[1]。本文研究中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开展术前护理干预,获得了较好的护理结果,该组患者抢救及时,手术治疗用时短,手术后疾病再度复发风险降低,所以在后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护理期间,要大力进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玉红,赵常亮,谢俊清,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J].全科护理,2018,16(34):4297-4298.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