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2019-05-28计园园
计园园
【摘 要】目的:分析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分别对其应用常规护理及与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并比较两组置管后1个月内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2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提高(P<0.05),两组比较试验组更高(P<0.05);两组置管后1个月内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的自我护理水平、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预见性护理;静脉炎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以操作简单、安全、成本效益好的特点得到了医务人员的广泛认可,成为化疗、需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的首选[1]。但随着PICC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也逐渐受到了临床的重视,静脉炎作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生理痛苦,还可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医务人员的负担,因此做好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的预防工作成为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2]。本研究中将分析对PICC置管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PICC置管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0-85岁,平均(49.5±15.5)岁,原发病:肺癌15例,胃癌12例,肝癌8例,乳腺癌7例,其他2例。試验组(44例)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0-84岁,平均(49.3±16.0)岁,原发病:肺癌14例,胃癌11例,肝癌10例,乳腺癌7例,其他2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后的常规护理,告知PICC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维护要点,加强无菌操作原则,按时更换敷料,及时冲管,保持导管的通畅。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患者预见性护理,内容如下:
1.2.1 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
全体护理人员开会,分析PICC置管患者的特点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探讨静脉炎的发生原因,总结引起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穿刺血管及置管时机不合理,患者的健康认知差、自我护理水平低。根据以上原因通过集思广益制定有效的预防性护理计划。
1.2.2 预见性护理实施
(1)置管前预处理:PICC置管前以地塞米松5mg混合50mg生理盐水浸泡5min,减轻穿刺后造成的血管损伤并预防血管收缩。
(2)穿刺静脉及置管时机选择:以血管管腔大、路径直、血液流速快、穿刺后舒适度高为选择标准,按照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的顺序依次选择。患者均在治疗前2d提前予以PICC置管,避免置管后即刻化疗,增加对血管刺激;
(3)强化健康宣教及护理指导:置管前提前宣教,讲解PICC置管的必要性和优势,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及发生原因、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置管后指导患者学习PICC置管的自我护理方法,包括置管侧肢避免干重活,避免受压,避免沾水,每日测量置管侧肢臂围,注意观察置管处的肤温、颜色、有无红肿、热痛及分泌物,有异常情况避免自己处理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发现敷料松动、出血及脱落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自我护理水平。使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2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水平,ESCA量表共42项,每项按照4级评分法,评分范围0-4分,总分0-168分,分数越高为自我护理水平越好。
(2)对比静脉炎发生率。统计两组置管后1个月内的静脉炎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以()、(%),数据比较分别为t、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水平比较
护理前2组的ESC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2组的评分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更高(P<0.05),见表1。
2.2 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置管1个月内试验组发生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2.27%,对照组发生6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3.64%,试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3.880,P=0.049)。
3 讨论
PICC置管可避免反复穿刺,减轻对血管的刺激,且导管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血流量大,能降低液体渗透压或化疗药物对血管壁造成的刺激及损伤。但PICC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因导管的反复移动,可损伤血管内膜,并刺激血管壁收缩,释放炎症介质,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对治疗产生影响[3],因此如何做好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炎的预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2组的ESCA评分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证实预见性护理对于降低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有显著的作用;试验组置管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应用前瞻性的眼光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预判,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以降低不良或消除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4]。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PICC置管患者中,通过分析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计划,包括置管前预处理、合理选择血管及置管时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护理指导等措施,减少了置管后对血管的刺激,并提高了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水平,降低或消除可能影响静脉炎的发生风险,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综上,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PICC置管患者中,不仅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还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蔡蕊,蔺波.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5):706-708.
[2]张鸿雁,郝春艳,冷馨等.不同角度颈外静脉置管对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0):2662.
[3]郭宏.早期预见性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02):355-357.
[4]王洪艳,王婷,胡海燕等.预见性护理预防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04):57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