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天诰命圣旨盒:彰显的是天下第一家的气派

2019-05-28文雨

旅游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孔府圣旨奉天

文雨

在古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皇宫太监手里拿着圣旨喊道:“圣旨到!”,然后接旨人携带家眷集体下跪,只听宣旨的公公大声读到:“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这一幕,在备受皇家重视和尊荣的孔府,是经常发生的情景。孔府的重光门,除了重大盛典之外,也只有在这一刻才会在礼炮声中打开。

讲究的孔府,也就有了别的家庭没有的特殊物品——圣旨盒。专门为迎接皇帝圣旨和保存圣旨精雕细刻而成,这是孔府与朝廷保持亲密关系和联络情感的最好佐证。

“天下第一家”,离不开历代皇帝的推崇和优渥

孔府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初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三间,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庙建宅。

明嘉靖年间,为保卫孔府孔庙,皇帝下令迁移曲阜县城,移城卫庙。经十年时间建成曲阜新城,城墙高耸,外有深深的护城河,孔府、孔庙居于城中,奠定了孔府今天的规模。

历代封建王朝在推崇孔子的同时,也泽及孔子的后代。汉高祖始,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守卫孔子林庙,代表朝廷祭祀孔子。历代不断加封,唐开元年间封文宣公;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衍圣公”这个称号一直持续下来,金、元、明、清代代沿袭。

明代對孔子的尊崇,对衍圣公的优礼大大超过前期,封衍圣公为一品大员,班列文官之首,进入了显赫尊荣的鼎盛时期。清代历行尊孔和优礼圣裔的政策,将历史上所沿袭下来对孔子及其家族的种种优待“俱应相沿”。

历代皇帝在对孔子及其家族不断的封侯加爵同时,还赐予食邑、祭田等。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无所不赐。

孔府内还藏有自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文书档案,是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范围最广、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档案。还有大批历史文物及明清的衣冠等。因而孔府不仅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家”。

奉天诰命圣旨盒,孔府与朝廷联系密切的最好佐证

历代帝王为扩大和巩固统治,标榜“尊儒崇道”,通过优待“圣裔”的手段,达到他们治国安邦的目的。孔子的后裔也自然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向清廷表示出依附和合作的态度,清廷也延续历代给予孔府的恩例和特权,每每有圣旨传来。

乾隆年间,孔府就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过一道表彰圣裔的圣旨。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承袭衍圣公,按照惯例,皇帝要颁布一道圣旨,进行正式的敕封。

圣旨未到之时,大门二门均挂有黄彩,群灯高挂,鼓乐齐备。孔府大堂正中设御幄香案、供桌,安放圣旨盒,并备有装圣旨用的袱筒外套。排列黄盖仪仗。孔宪培身穿朝服,乘八抬绿呢大轿,在全套仪仗的前导之下,出正南门,等候接旨。

圣旨到达曲阜,孔宪培率领合府属官跪在夹道等候。赍奏官捧圣旨下马,将圣旨安放在圣旨盒内,恭于扎制的黄亭。到达孔府,宣读官员宣读圣旨完毕之后,读圣旨人员即卷圣旨装入圣旨盒。众人行三跪九叩大礼后,恭奉圣旨入内府敬藏。

皇帝的这道圣旨,要敬陈在这个精雕细刻的圣旨盒里,长期供奉,直到迎接下一道圣旨为止。

且不说当年迎接圣旨的威严和隆重,圣旨盒的真正意义也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它是对孔府主人衍圣公地位的一种肯定,这种地位是名正言顺的正统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国宝风采】

奉天诰命圣旨盒整体由底座、内盒、外盖三部分组成。木雕鎏金,底座采用须弥座式,中饰卷云纹,纹饰和谐而舒畅。外盖上则雕满云龙图案,正面刻有五龙:正上方为一正面龙,两边刻着四侧龙,四龙左右两两相对。正面龙下面有一颗宝珠,宝珠下面是层层的云团,在云团中间托起一块蓝底金字的竖匾,匾上题有满汉两种文字:“奉天诰命”。盖底边缘,则满饰汹涌澎湃的波涛。圣旨盒用流光溢彩的形式,展示了天下第一家的气派。

猜你喜欢

孔府圣旨奉天
你知道古代圣旨和纸钞是怎样防伪的吗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奉天设计师沙龙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孔府的年节楹联
皇帝的圣旨
皇帝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