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式维新”
2019-05-28谭璐
谭璐
4月23日举行的中国企业家2019绿公司年会上,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和中信资本董事长、CEO张懿宸之间,有一段有趣的对话:
郭广昌:“今年你和你全家吃过麦当劳吗?”
张懿宸:“吃过,我现在差不多每个星期会带我小女儿去吃一次。”
郭广昌:“是因为好吃,还是因为你自己投资了(麦当劳)?”
张懿宸:“我个人非常喜欢吃麦当劳,这么多年都喜欢。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穷,平时都自己做饭,每个礼拜盼着一次,礼拜六睡个懒觉之后去麦当劳吃早餐。这个愿望,现在实现了。”
张懿宸另外一个身份是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该公司的前身就是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喜欢吃麦当劳的张懿宸,主导了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的项目。
2017年1月,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和凯雷集团宣布收购麦当劳中国,项目于当年7月31日完成,三家依次持股52%、28%和20%。中信集团成为麦当劳在美国之外最大的特许经营商,运营和管理当时中国内地约2500家,加上香港地区约240家麦当劳餐厅,为期20年。
张懿宸坦言,中信治下的麦当劳,有了更多中国特色: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加速开店;携手顺丰,投入资源加码外卖团队的建设;与支付宝和微信合作,在数字化营销和移动支付方面展开合作。在过去20个月,麦当劳走上了一条“中式维新”之路。
对症下药
2017年10月,麦当劳中国更名为“金拱门”,消息一出,引起巨大关注。
中信收购麦当劳后,美国方面不准许组建的新公司沿用原名,张懿宸曾半开玩笑道,“一气之下”把公司名字改为“金拱门”,因为在美国,提起Golden Arch,人人都知道指代麦当劳。
“改名过程中,网上点击率达到90亿次,平均每个中国人看了6次,完全是无心插柳的营销事件。”张懿宸說,“仅仅把公司的名字改了,餐厅继续用麦当劳的品牌。(金拱门)这个名字无疑给了大家一个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联想,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呈现越来越多本土化的特色,大量跨国企业难以找到可直接复制的商业模式。
在张懿宸看来,麦当劳此前的水土不服,即源自对中国城市化路径的错误判断。美国大多数中产阶级住在郊外,麦当劳一开始的店都在郊区,直到1970年代才把店铺开到城市中心,其在美国市场7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得来速”店。
麦当劳总部认为,这条经验是商业成功的关键,在收购前,对中国团队的KPI要求之一,就是“得来速”开店数量,当时本土管理层花了很大力气发展“得来速”。然而,中国城市化路径完全不同,同样的商业逻辑在中国不好用。
2009年,麦当劳中国又决定,聚焦在一线城市,尤其北上广深开店,赢得一线市场之后,再渗透到其他市场,总部对大力发展三、四线城市的信心不足。
与中信凯雷合作之后,很快调整了策略,2017年上半年,麦当劳中国订立5年计划,要在2022年在中国区拥有4500家店,其中三线至五线城市的店面数占比要达到45%。
“我们认为,在KPI中,‘得来速占的权重不能特别大,中国在快速城市化,除了在一、二线城市开店,要加速下沉。”张懿宸说,“以前开店计划分配是由麦当劳总部决定的,在一、二线城市,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店数上不分伯仲,在三、四店城市落后很多,中信接手后强调在三、四线城市开店。”数据显示,2017年,麦当劳中国开店300家,2018年开出423家,平均不到一天就多开一家新店。
麦当劳中国CEO张家茵表示,基于中信的地产资源,麦当劳中国与恒大、碧桂园、中海地产、中信地产等达成了战略联盟关系,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中心只有一两个,业态通常是大型购物广场,联手地产商,帮助麦当劳直接进入这些城市中心,获得1/3甚至更多的本地客流量。
张家茵透露,麦当劳中国的地产团队有近500人,其中规划团队的任务是预估所选店面的人流量和营业规模,而谈判团队的任务是拿下理想店面,由内部数据系统支持团队工作并作出决策,该系统不仅可实时管理所有的店面,还能获得目标地段周边的开店信息和数据。
本土创新
麦当劳也在加速适应中国餐饮市场的独特之处。
比如,30%左右的本土顾客会要求可乐不加冰,这在全球其他市场是没有的——中国是最大的可乐不加冰市场,又如,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外卖趋势。远在美国芝加哥的麦当劳总部,未必能第一时间感知到这些变化。
中信进入之后,将大量资源投入到麦当劳的外卖业务。“2017年是我们进入第一年,外卖业务增长75%,2018年增长40%,今年第一季度有大概25%的增长。”张懿宸透露,外卖的收入占比在20%以上,“等于不开新店就能取得的市场份额”。
除了利用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管理层认为,麦当劳有必要拥有自身的外卖团队,完全自建又不经济,除了午餐、晚餐时段,其他时间送餐员可能会无所事事,于是联合顺丰,由其速递员兼做送餐员,在午餐和晚餐时穿上麦当劳的外衣,拿着麦当劳送货箱送餐。
“因为我们是顺丰的股东,就把两家连在一起,双方非常完美地互补,这也是我们作为股东,能为企业提供的价值。”张懿宸笑着说道。
此外,中国市场先进的数字化环境,也促使麦当劳改变。
“我刚接手的时候,意识到店里大多数支付是支付宝和微信,这点在美国是根本想不到的。”张懿宸特地跟麦当劳总部的CEO打招呼,需要开放IT系统,请他把全球IT负责人请到中国来。
IT负责人赶来后,对中国数字化环境的高水平,觉得难以置信,总部同意制作一个APP,需要9个月时间,这在中国太慢了,张懿宸提议和腾讯的小程序合作。
“我们用了6个星期就把APP做出来了,现在知道每个客户是谁,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多长时间来一次。这些大数据对于业务发展,包括新产品的推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张懿宸说,到2018年底,麦当劳中国的APP有7500万个会员,这在美国完全无法想象。
美国人无法理解的,还有中国人的早餐要吃粥、喝豆浆。张家茵说,其实口味是非常区域性的,麦当劳早餐推出了一个“粥王系列”,粥不是一个品牌差异点,而是品牌渗透点。
为了推广中国风味的早餐,麦当劳与支付宝合作,利用支付宝的定位信息,早餐时间在支付宝上推送餐券,提供优惠和折扣。中信团队刚接手麦当劳的时候,早餐仅占麦当劳销售的7%,到现在增长到15%,这些都是中国数字化营销环境带来的。
经济学家许小年在走访完麦当劳后评价道,表面看起来简单,其背后一整套系统的支持才是关键,在供应链、产品标准、质量检查、员工培训等方面均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援,传统行业照样可以创新,而麦当劳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在做连续不断的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