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2019-05-28张婷段云寿
张婷 段云寿
661199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段云寿)
近年来已知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100 种,其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典型,随着检验技能的提高,许多以往机制不明的疾病被发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人群胸腺和各种免疫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弱,更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机体内含有少量生理性自身抗体,一旦抗体过剩,就会发生免疫错误,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1]。由于女性的生理性自身抗体多于男性,故女性更易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2]。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在本院消化与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60 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观察特异性自身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检测满意度和诊断效果,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在本院消化与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60 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且无肢体功能障碍。
1.2 分组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检测组和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组,每组各30 例。
1.3 伦理学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19-0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实验。
1.4 检测方法 早期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液进行离心分离,常规检测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组采用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模式检测15 种特殊的自身抗体[3]。
1.4.1 常规检测法 常规检测组患者进行常规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同时采用盲法对比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模式。用pH 为7.4 的磷酸盐缓冲液(含0.05%吐温-20)11:100 稀释血清标本,选择Hep-2 以及猴肝生物载片常温反应30 min,用磷酸盐缓冲液清洗载玻片,之后浸泡5 min,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志的抗人球蛋白,避光反应30 min,再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后浸泡5 min,待玻片完全干透后加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下镜检,采用说明书要求的特异性荧光模式进行定性和抗体滴度的判定,抗体滴度≥1:100判定为实验结果阳性[4]。仪器为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盒。
1.4.2 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法 采用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模式检测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组患者的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Scl-70、抗Ro-52、抗PM-Scl、抗Jo-1、抗CENP-B、抗PCNA、抗dsDNA、抗核小体、抗组蛋白、抗核糖体P 蛋白和抗AMA-M2。小心将模条轻放入温育槽中,加入1:101 稀释血清15.0 mL,摇床中温育30 min,再用1.5 mL 缓冲液冲洗3 次,每次5 min,之后加入1.5 mL酶结合物温育30 min,冲洗3 次后加入1.5 mL 底物液,反应10 min 后,用蒸馏水冲洗模条终止反应,待完全干透后使用CANON 台式扫描仪对模条进行扫描,结果的判定采用EUROLineScan 软件,着色强度≥11 为阳性。仪器为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特异性自身抗体谱(IgG)检测试剂盒。
1.5 检测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患者及其家属的检测满意度以及诊断效果等[5]。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60 例研究对象。常规检测组男性和女性各15 例;年龄21~54 岁,平均(31.20±2.27)岁。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组男性和女性各15 例;年龄21~54 岁,平均(31.20±2.2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检测质量比较 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组对活动受限、皮肌炎、其他精神症状的检测质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检测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质量比较
2.3 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检测满意度比较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组检测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检测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检测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 特异性自身抗体组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检测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在机体内堆积,导致相应器官损害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病因目前有很多假设,主要归结为3 种:自身抗原释放、自身免疫系统异常、交叉抗原出现。
目前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尚无根治措施,主要治疗方法为控制病情、延缓相关器官的损伤,因此如何早期快速的发现并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及早开展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血清学检查为最常用、最简单宜行的方法,其中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是筛选自身抗体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免疫荧光染色模型有助于确定相关自身抗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细胞组织成分复杂,不同组分的抗原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不同抗体在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中起到的作用不完全相同[6],根据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将各类自身抗体进行不同组合,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抗体谱[7],已进行相应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为进一步阐明自身抗体的靶抗原,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抗体检测的特异性。
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线性免疫印迹技术应用较多,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可以在一次实验中检测多种特异性自身抗体[8-9],极大提高了检验效率,在缩短临床确诊时间和患者就诊时间以及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缓解医患矛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组在敏感度、特异度、患者及其家属的检测满意度以及诊断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检测组,可大幅提高检验效率和权威性,对临床确诊、及早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免疫荧光筛查可以检测大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特异性不高,间接免疫荧光和线性免疫印迹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肯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采取针对性检测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明显提高临床检测质量和检测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