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到极致尽风流
——李乃蔚极致写实工笔人物画之我见
2019-05-28作者王运明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编辑张俍
作者 王运明(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 编辑 张俍
李乃蔚是享誉中外的画坛名宿。他从艺四十余载,研习中国画,笔耕不辍,破蚕而出,开创“极致写实工笔人物画”这种全新的中国画表现形式,风格独具,成为武汉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
什么是”极致写实”?它和冷军的油画”超写实”有什么不同?不久前,我有幸受邀到李乃蔚老师的“雨荷堂”画室作客,在欣赏其作品和与之交流中找到了答案。
李乃蔚的极致写实工笔人物画应该是着墨于质感的表达,运用中国画独有的笔、墨、纸、颜料等工具和技法,区别于西画工具、材料技法的写实,借鉴和运用与中国绘画渲染技法有异曲同工的古典油画罩染,从技法上追求画面的温润厚重等独具质感的艺术效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大胆探索,突破了中国画固有的短板,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画派风格。
“三矾九染”,身临其境感悟中国绘画“气韵生动”
有人说李乃蔚的极致写实工笔人物画就是照片的写真,不符合千百年来中国画重在“写意”的审美要求。但他用极致写实工笔人物画作品颠覆了这种观点。
他的作品《山菊》《银锁》《红莲》等频频在国内外获得大奖,引起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通过极致写实工笔人物画,更多的人认同了李乃蔚,认同了他的画派风格。
潘絜兹老先生看到《山菊》时很是赞赏,说作者独具匠心,用传统的技法和材料很好地表达了当代人物的精神面貌。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上《银锁》也得了奖,获奖作品远送日本展出,日方更是选用《银锁》作为展览海报。最初,日本人不相信这是一张中国画——中国画不可能画得如此写实。他们用手去摸它的材料,探其是不是纸本?是不是中国画颜料?甚至怀疑是不是水粉、丙烯,一幅《银锁》让日本人彻底折服。
用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的话说,“用‘极致写实’来评说李乃蔚的艺术创作,是想与艺术中‘极端写实’的评价有所不同。李乃蔚的写实工笔人物画似乎不带有特别的观念性,主要是他没有颠覆传统工笔画和创立新写实画派的意图,但他个人要把事做得尽善尽美的天性,在传统的基础上切实推进了写实的技巧。”
李乃蔚老师的作品是在传统工笔人物画写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古典油画的某些视觉效果,用纯粹的中国画材料、技法等元素,以传统工笔画淡彩的技法,拓展并延伸“三矾九染”的技法规范,充分发挥宣纸和中国画颜料的表现能力,尽可能发挥传统工具、材料的表现潜能,更真实地表达人物、场景、道具等的质感和真实性,观者面对画面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能感悟到中国绘画“气韵生动”的艺术空间。
继承传统,艰难探索中国绘画新的美学特色
中西在古典绘画上有相通之处,都是经过多遍渲染,追求温润厚重的画面质感。中国画以线为骨,以墨为肉的表现手段,致使笔墨在能渗化的宣纸上得以自由地发挥,也随之使中国工笔人物画得以解放。
有人指出李乃蔚的极致写实是创新,可他不这么看。李乃蔚的创作并不是将中国画标新立异另起炉灶,中国画具有一套自身流传有序、体系完备的图式规范,无论何人,都无法绕开这个规范而取得成功。
他推进了传统技法,但并未脱离传统。艺术的发展一定要得到认可才能作为品评标准,来奠定中国绘画新的美学特色。早期张大千、刘海粟都在力图将自己的作品实现这个标准,结果因为笔墨表现方法而被限制,毕竟墨与宣纸不能像油画颜料和画布那样反复揉搓涂沫。
最早改变中国画传统的是外国人,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把西洋油画的画法带入中国,又与中国绘画的风格融合,以适应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创作出一批以帝王审美要求为标准的作品。由于受材料的限制,西画模仿中国画容易,而中国画要改变西画则难上加难,李老师大胆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模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独有画风和技法的路子。
正如李乃蔚所说:“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法,而人生际遇、性情禀赋的差异又使其表现方式千姿百态……”
线、色相融,充满灵韵的艺术语言
李乃蔚的作品追求的是线和色相融,浑然一体。线是人物的骨骼和经络,色彩是人物的肌肤,让它们双方去糅,互相渗透、融合,达到画面唯美,自然天成的效果。
起线稿起得很难,有人说过李乃蔚的画好画,拍张照片照着临摹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是油画可能好办,它们的立体关系是同步的;但若画成中国画,最大的问题在于勾线。他对起稿非常认真,只是在画的过程中逐渐将线弱化。他说,“有时一张线稿起一个月,你需要逐根线去抠。”举个例子,鼻子侧面简单画起来是一条直线,但严格来说哪里是骨头哪里是肌肉,都是很微妙的起伏,可能是笔略微弯曲那么一点点,那结果不是大了就是小了。
在谈到染色时,李乃蔚说要耐得住寂寞:“黄宾虹老先生晚年画了大量的积墨山水,可以说中国画用墨他走到了极致,但也并没有脱离中国本土的技法。传统上就有积墨法,古人可能积个五六十遍”。我们从他的作品《红莲》中可以看到一幅红衣的艳丽和质感,那是根据人物特性和形象经过了一百多遍的纯淡彩渲染而成,渲染百遍后还能见到宣纸的纹路而透明,没有层层覆盖的痕迹,达到薄中见厚的效果。李乃蔚于中国传统绘画留出的空间中前进,通过人物皮肤的质感、衣服的质感,我们能看到他所作出的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谈到人物的创作过程时,他说:“一幅作品能否立市,关键是作者对人物和事物的理解和情感,再娴熟的技法没有情感也是画不出好的作品来。”李老师的作品力求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当代的审美情趣,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再现时代人物的风貌与情怀、意韵与神采。如《流年》、《生日》、《山菊》、《清音》、《归云》、《清风》、《聘》等异彩纷呈的作品,都让人可以感觉到作者对被描写人物的深刻理解和他的感情倾向。在现实人物肖像中,李乃蔚尊重对象,从人性的角度揭示其自身独有的美感,与她们有内在感情的交流。因此,这些人物形象是鲜活的,艺术语言也富于灵韵,与缺乏感情的、极端写实的照相写实主义作品迥然不同。
极致写实这种独具魅力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在当前画界十分罕见,艺术史上也载录不多。我们知道,一般从两个角度来评价艺术家的作品,一个是创作的难度;另一个是艺术家在劳作中表现出来的智性、情感和灵性,这几点缺一不可。
美术界有当代工笔人物画“北何(家英)南李(乃蔚)”之说。但两者画风各异,一般来说临何家英的画还好,但临李乃蔚的画无从下手。李乃蔚的绘画技法是公开的,就是纯淡彩一遍遍地染,但是一般人染不出来,为什么?关键在于几十、上百遍画不脏、纸没破,点到为止,最终找到一个感觉。而许多人没找到就停了,有些则走过了还没停。
应该来说,作为“极致写实工笔人物画”开宗立派的一位艺术家,李乃蔚的探索之路是成功的。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逼真写实技法,勤奋求真的敬业精神,活用传统以形求神的艺术思想,都极大地丰富着中国画艺术的宝库,对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