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华印刷厂:为老厂重生描摹重要一笔
2019-05-28金娟摄影王筝
记者 金娟 摄影 王筝
曾几何时,印刷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20年前,那句“要想发,做印刷”,仍是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湖北新华印刷厂曾经是全国的四大印刷基地之一,后来随着新厂房新技术的投用,老厂房完成了它作为印刷厂房的使命。如何能够让它在新时代承担新使命?
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规划博士段飞认为,武汉“申都”主题是“老城新生”,让老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重新焕发新生。新华印刷厂的重生,将为武汉老区老厂的重生,添上浓厚的一笔。
辉煌历史不可磨灭
光阴流水,历史沉淀,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建筑,都有它独特的时代感。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市政府接管了旧中国的印刷厂,包括《新湖北日报》印刷厂(当时设在汉口江汉路),《大同报》印刷厂(设在汉口江汉一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机关印刷厂“民生印刷厂”(又称民生印刷公司、设在汉口生成北里)。
当时,这三个印刷厂合计有职工八、九十人,三个厂子的印刷设备合起来有铅印平台对开机3部、四开机3部、元盘机3部、对开手摇切纸刀两部、手摇铸字炉两台和一些不完全的排字设备,印刷生产能力全部铅印平台机月产量不超过1500令纸。
同年8月,三厂合并,建立华中新华印刷厂,迁址洞庭街100号仓库作为厂房。直至1950年5月,华中新华印刷厂发展到有全张机4台、对开机5台、四开机4台,月生产能力提高到4000令纸。那一年,随着上级机关华中新华书店总店更名为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华中新华印刷厂更名为中南新华印刷厂。
1951年,中南新华印刷厂在汉口古田三路罗家墩选址兴建大型厂房。1954年,又合并了长江日报印刷厂和几个私营印刷厂,正式组建“汉口新华印刷总厂”。当时,全厂职工已达到800余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年排字量为3000万字,年印刷能力为10万令纸张。
此后,随着汉口新华印刷厂不断开拓进取,技术改造,不仅承担起湖北省各类书刊的印制任务,还担负起中南六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两市(武汉、广州)的中小学课本的印制任务。印刷厂也由此成为一家先进的大型印刷企业,成为中南地区的印刷中心和基地。1959年,更名为湖北省新华印刷厂。
改革开放以来,印刷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规模进一步扩大,逐步被确定为全国四大印刷基地之一。
老厂房成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然而,随着数字化浪潮涌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印刷业曾经的风光无限已然逝去。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那些曾经发光发热的印刷厂房也逐渐退出了舞台。
如今,印刷业不再风头正劲,逐渐褪去荣光,在城市中心逐渐销声匿迹。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外迁,腾退老旧厂房已成为了行业常态。 而湖北新华印刷厂也成为了这座城市被遗留的角落,不禁让人唏嘘。
现在的新华印刷厂,老旧的红砖墙壁,看上去有些破败。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厂房处境略显凄凉,它们曾在六七十年代无比辉煌,现在却只留下些破旧乏味的骨架,仿佛成了城市发展进程中挡路的累赘。
虽然印刷厂厂房退出了时代发展洪流,但段飞却希望它们能以另一种形式重回人们视野。
“我觉得这里很美!”段飞说,他第一次踏进这片厂区就被那里的建筑风格所吸引。“这是时代的见证,在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能有一块花园式低密度的空间,是非常难得的。”
段飞认为,人们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太久时,会很容易被自然风光所感动。这里有独特历史感的温暖,也能在静谧中带点文艺小清新气质。于是,他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将这里打造成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个城市的活力区、一个生态型绿色园区。”
旧厂区再利用的巨大价值
这些年,“旧厂区再利用”在全世界范围内风靡已久。
在国外,有美国的纽约SOHO,法国的巴黎奥赛艺术博物馆,日本的名古屋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在国内,有上海的红坊、北京的798、南京的1912等等,这些特色街区,皆是保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建筑的肌理,整旧如旧,在同一建筑截面上记录着城市经济发展的轨迹,并最终发展成为著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产生了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段飞认为,随着城市空间扩张,原来属于城市边缘的工厂,逐渐就成了城市发展的中心,对它们进行升级改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少老厂在升级改造后,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目前整个厂区的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还在最终的确定阶段中,原厂改造设计基本是修旧如旧的。”段飞说。
所谓“修旧如旧”,就是在保留了建筑本身原始形态的同时,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元素,将这里的历史建筑进行再利用。设计中,力求精准的对每栋建筑建模、初始功能、现状功能等分析,还原建筑最初的样子。
段飞说:“作为设计师,我们追求的是有情怀有温度的设计,是让这些老城区、老厂区焕发新的生命。”老建筑改造只要不断裂城市历史文脉,就能重新焕发新生。只有文化底蕴和创意支撑,才能使城市产生厚积薄发的力量。
段飞表示,希望通过设计建设,把园区打造成国家级的设计产业园区,形成以一个能容纳8000个就业岗位,每年吸引250万人次的生态型绿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