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方法
2019-05-27韦洪健
韦洪健
摘要: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题,也是新课改所强调的中心思想。而素质教育的提高,与语文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所以,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初中的语文教学,正是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成長阶段,对日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文学素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97-01
1.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 讲读课上,教师讲读、示范,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运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读书方法。在进行课文教学中,通过“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再通过“放”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而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远远适应不了其发展的需要。
1.2 自读课上,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策动、自我受理”。自修课,要求学生自己读全篇课文,一般运用联系法,即运用前面学到的读书方法和本领(有关字词句的学法、前后文的照应及对比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在书中找答案解决问题等等方法),把课文读懂,读有所得。传统教学中都是老师提出问题或课后现成的问题给学生去思考,而现在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自己发现、提出有关书中很重要的问题,围绕问题,从书中找出答案,划出与问题有关的词句,并展开讨论。通过自读课的学习,使他们明白上自读课,要自己不断反复、努力地去读懂文章。
2.打破思维定势,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打破思维定势,开拓不一样的思考方式。的确,在一些熟识的问题前,经验及常规的思考方式,能带领学生迅速地找寻到问题的答案。但这样的常规思维在难题面前却成为了一种束缚。学生一旦走进自己设定的思维框架中,便难以轻易地走出来,最后只能缴械投降。因此,思维定势反而成为了新思维、新方法开拓的一只“拦路虎”,只有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学得更多,活得更精彩。其次,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正如一道数学题目,往往有着许多种不同的解法,语文更是如此。对于一篇文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拥有自己合理的理解方式,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教师所传授的一种特定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以前”“现在”“将来”的状况一一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内在的奥秘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增长见识,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课外书籍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阅读可以增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思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与方向思考问题,进而比较得出最合理和最可能成功的解决方案。同时,在遇到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使他们的思考更加完善。这样不仅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3.教师要注重愉快环境的创设,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1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个压抑的环境会影响到学生的好心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愿意思考,对学习的内容也不敢兴趣,虽然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之,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心情也会轻松愉快,他们必然会获得快乐的体验。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深入地理解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愉快环境的创设,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师生互动交流,他们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学生放下了惧怕和紧张,他们为了取得成功,以及得到老师的表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教师不是单纯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4.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4.1 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知识传授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陆游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长江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但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关键是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最忌单纯说教,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又怎能仅凭说教就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呢?
4.2 落实课内双基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课文是例子,要把它用足用好,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也非常重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灿烂文化和缤纷的显示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已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时间保障。每学期我都要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写读后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习惯。每学期一周的读报课或影视评论课更让学生欣喜不已,《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上的专题文章和同学们关心的影视就是素材来源,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语文学习》,1996年第七期.
[2] 《人民教育》,2000年第10期.
[3] 《初中语文教师》,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