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长期护理制度建立因素的研究

2019-05-27薛莹莹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4期

薛莹莹

摘要:我国的人口结构进入快速老龄化状态,“六普”数据显示,无论是 60 岁及以上人口还是 65 岁及以上人口,我国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 3% 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 5 倍多。据预测,到 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形势十分严峻,建立长期护理制度已是许多国家开始实施的保障措施,文章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更好地将长期护理制度施行下去并成为保障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制度。

关键词:长期护理;ISM模型;失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谋民生之利。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失能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乐”。高龄阶段是大多数人必须经过的阶段,是个体生命的终端,失能和失能忧患也具有普遍性,更应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长期护理制度的建立是必要的。

一、影响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因素

1. 社会化大生产和机器化,家庭不再是劳作的主要单位,劳动者多走出家庭,家庭的社会保障功能弱化。

2. 工业化的冲击,年轻人的赡养的责任意识变得淡薄,并不排斥多样化的养老方式。

3. 女性的就业结构改变,女性对家庭中老年人的照顾变少。

4. 核心家庭增多,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养老压力加大。

5. 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寿命的延長,许多慢性病增加,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增长。

6. 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空巢化”严重,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顾。

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从过去的家庭责任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社会风险。

近年来,机构养老比较盛行,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机构养老也无疑成为一种趋势,机构养老耗费大,而且不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不支付日常生活护理等服务性项目费用,老年人要想获得由医保支付的医疗护理服务,只有选择住院治疗。长期占床占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也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和陪护压力,还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了支付压力。家庭养老是一种法律规范也是一种习惯责任,更是一种有利资源,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来自于家庭的心理慰藉、亲情温暖是其它任何服务都无法替代的。除此之外,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经济的转型,养老服务也是朝阳产业,将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总结如下:机构养老的弊端凸显,不利于老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和合理利用的需要; 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选择的意愿;居家养老服务费用较低,减轻家庭的压力;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的现实意义。

二、ISM模型分析的步骤

1. 确定系统的要素集Acts。

S1社会化大生产和机器化,家庭不再是劳作的主要单位,劳动者多走出家庭,家庭的保障功能下降;

S2工业化的冲击,年轻人的赡养的责任意识变得淡薄,并不排斥多样化的养老方式;

S3女性的就业结构改变,女性对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变少;

S4核心家庭增多,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养老压力加大;

S5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寿命的延长,许多慢性病增加,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增长;

S6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空巢化”严重,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顾;

S7机构养老的弊端凸显,不利于老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S8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和合理利用的需要;

S9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选择的意愿;

S10居家养老服务费用较低,减轻家庭的压力;

S11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的现实意义。

2. 建立系统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矩阵,即邻接矩阵A。

A=1 0 1 0 0 1 0 0 0 0 00 1 1 0 0 0 0 0 0 0 00 0 1 0 0 1 0 0 0 0 00 0 0 1 0 1 0 0 0 0 00 0 0 1 1 0 0 1 0 0 10 0 0 0 0 1 0 0 0 0 00 0 0 0 0 0 1 0 1 1 00 0 0 0 0 0 0 1 0 0 00 0 0 0 0 0 0 0 1 0 00 0 0 0 0 0 0 0 0 1 00 0 0 0 0 0 0 0 0 0 1

3. 求出系统的可达矩阵,得系统的关系集Rels。

R(1)= A R(2)=A。A

在Excel表格中输入邻接矩阵为表1

R(2)等于表2

R(3)=R(2)。A

R(3)等于表3

因为R(3)=R(2)

所以可达矩阵R=R(2)

4. 确定系统关系集Rels的分布结构Stru。

得第一层元素集,记为L1={S6,S7,S8,S9,S10,S11}

第二层元素集,记为L2={S3,S4}

第三层元素集,记为L3={S1,S2,S5}

综合得出分层结果πl(s)=[L1,L2,L3]=[{S6,S7,S8,S9,S10,S11},{S3,S4},{S1,S2,S5}]

5. 绘制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将可达矩阵R按照级次划分L1,L2,L3重新排列行与列,得强连通矩阵:

R=1 0 1 0 0 1 0 0 0 0 00 1 1 0 0 1 0 0 0 0 00 0 1 0 0 1 0 0 0 0 00 0 0 1 0 1 0 0 0 0 00 0 0 1 1 1 0 1 0 0 10 0 0 0 0 1 0 0 0 0 00 0 0 0 0 0 1 0 1 1 00 0 0 0 0 0 0 1 0 0 00 0 0 0 0 0 0 0 1 0 00 0 0 0 0 0 0 0 0 1 00 0 0 0 0 0 0 0 0 0 1

R化简为S6,S8,S9,S10,S11 S7 S3,S4 S1,S2,S5S6,S8,S9,S10,S11 1 0 0 0S7 1 1 0 0S3,S4 1 0 1 0S1,S2,S5 1 0 1 1

三、结果分析

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家庭不再作为劳作的主要单位,而是以大规模的工厂、农场为单位,劳动者多离开家庭,走向社会,家庭作为生活保障的地位下降,家庭功能逐渐弱化;在此过程中,由于工业化的冲击,年轻一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到严重影响,那种很浓厚的赡养意识逐渐缺乏,这是社会原因导致的养老成为难题。社会的发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伴随着各种慢性病不断增加,这是老人自身的现状。

这些因素导致女性的就业结构改变,现代社会的女性更愿意走向社会,投入到工作中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老人难以得到照顾,家庭的照顾能力下降;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的数量控制以及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核心家庭增多,家庭规模不断缩小,趋于“小型化”,“421”、“821”家庭模式的出现,平均一人要赡养几位老人,增加了该部分人群养老的巨大压力;养老问题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事,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倾力解决。

而在这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尤为突出,空巢化的出现、合理利用资源的优势、减轻家庭压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现实意义使得长期护理制度的建立有章可循以及对社区居家照护的选择,同时机构养老所显示的弊端也推进了这一趋势。

由上述的论述可以看出,长期护理制度下社区居家照护是从家庭到社会然后又回归家庭的一个过程,从家庭到社会是长期护理已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问题,需要众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解决,回归家庭意为对于老年人的护理从来都不应该忽视家庭的巨大作用,家庭无疑是老年人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戴卫东.中国长期护理制度建构的十大议题[J].中国软科学,2015(01).

[2]马馼,秦光荣,何晔晖,王乃坤,李路,郑功成,于建伟,刘新华,朱恒顺,杜榕.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发展养老服务的调研报告[J].社会保障评论,2017(01).

[3]唐幼纯,范君辉,李红艳,高胜国.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现代信息[J].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列,2010(04).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