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 狄更斯式的黎巴嫩二代难民全景图
2019-05-27欧阳诗蕾
欧阳诗蕾
黎巴嫩电影《迦百农(capernaum)》在中国上映时改名为《何以为家》,上映前期的宣传紧扣近年来国内社交网络上讨论热烈的“原生家庭”话题,并打出了一句精准击中中国观众的宣传台词——“我要控诉我的父母,他们生下了我。”
上映五天票房 1.2 亿,豆瓣打分人数七万多。如果换一种宣传方式,告诉你这部电影描画了黎巴嫩一二代难民的生活图景,我想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人标记为“Mark以后看”,但也许很难交出目前的影院成绩了。
是的,电影里有宣传海报中对“原生家庭”的有力控诉。很难有人观影时不在心里质问一句,“你们为什么要生下他?”
电影展现了一种影院的观众难以想象的生活:在黎巴嫩,一个刚来月经的11岁女孩被一个成年男性以“结婚”为名强暴、怀孕、大出血,却因为是二代移民黑户无法就医,最后死亡;而她的哥哥,一个流浪已久的12岁男孩得知妹妹死去后,飞驰下楼,举着刀捅向了那个害死自己妹妹的男人。——即使电影用对白、旁观者镜头等手段避开了那些血淋淋场景的直接袒露,一切已经令人难以承受。
但是当那位恶魔一样的父亲迷茫地说道,“我也是这么长大的啊。(我不也这样过来了吗?)”观众最初的质问瞬间变得不那么理直气壮。在由导演饰演的优雅的代理律师女士指责孩子母亲时,这位被儿子定义为“畜牲”的母亲说道:“你根本不知道我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过一天我这样的日子你都会自杀。”
电影总让我怀疑一切都在真实发生着,比如那些我在中东见过的类似场景:狂飙的机动车和总是有很多灰尘的街道。像黎巴嫩无数二代非法移民一样,主角扎因和妹妹们都是黑户,他们售卖自制果汁,每当遇到法国游客,女孩们脸上会挂上同一种微笑“Merci”——和我在中东街头遇到的售卖东西的小女孩们一模一样。还有那些编也编不出来的细节:12岁的扎因熟练地撒谎从医生那里买来处方药,再和母亲一起捣碎泡进衣服,最后把晾干的衣服通过服刑之人在少年监狱出售;因为疏于照顾,父母用链条拴着婴儿以防乱跑,幼儿在饥饿的时候自己喂自己奶粉吃。
这部“狄更斯式”的黎巴嫩底层社会全景图不是在描绘一个闭合的家庭内部矛盾,而是在对世界进行有力的控诉。
故事发生的土壤就是电影想呈现的全部。导演娜丁·拉巴基和她的丈夫花三年时间实地调研:他们访问监禁少年和移民工人的监狱,观察法庭诉讼程序……因此他们写作的剧本高度还原了黎巴嫩底层社会的现状,用那些“幼儿自己喂自己吃奶粉”等生活细节提炼出一个比纪录片传播得广得多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真实感还来自于,演员在电影里幾乎再现了他们的真实人生。饰演主角扎因的赞恩·阿尔·拉菲亚是叙利亚难民。饰演埃塞俄比亚移民拉希尔的演员也是难民,当她拍完电影中的被捕镜头后,真的遭遇了逮捕,被锁在和电影中一样的人满为患的牢房里。两周后,电影制片人设法让她获释,她才得以完成拍摄。
当在采访中被问到“一些评论家可能把这部电影视为‘贫困版色情片”时,导演娜丁·拉巴基说:“我只能告诉他们,‘变得真实,走出你写下评论的咖啡馆,然后走进世界,看看你周围发生了什么。”
“你在电影中看到的与现实相比毫无意义。”她说。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