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专科协同护理在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2019-05-27伍伟红邓伟龙甘蔚明
伍伟红,邓伟龙,甘蔚明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广东 广州)
关节置换是一种用人造关节替换功能丧失、疼痛关节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善生存状况,减轻疼痛水平,增强运动能力。有研究显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出现假体松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不利于术后康复训练的进行[1]。个别患者还需长期使用抗生素,去除假体,二期翻修,增加截肢危险。多专科协同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由两个或多个学科共同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以激发患者主动性,发挥自理效能,改善预后[2]。多专科协同护理在腰背疼痛、血液透析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本研究将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关节置换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评估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参照《骨与关节损伤》[3],(1)年龄在80岁以下;(2)手术风险分级I~II级;(3)意识清晰;(4)无凝血功能不全、严重的脏器疾病;(5)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术前贫血患者;(2)认知、精神障碍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对麻醉药过敏患者。
本组患者108例,随机抽取使用传统护理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多专科协同护理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43例,男11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2.5±3.3)岁。观察组女44例,男10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2.6±3.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必要的生活帮助和指导。根据治疗需要,进行血压测量、采血等处理。对于术前身体不适、疼痛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止痛、吸氧处理,确保后期诊疗的正常开展。
观察组采用多专科协同护理,护理团队由护士、心理咨询师、专科医生、康复医师、营养师等组成,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责任护士将和疾病相关的知识制成宣传单,内容包括疾病病因、治疗方法、效果等,发放给患者和家属,并认真、耐心的解答困惑。同时,邀请疗效好的患者说教,提高治疗信心。告知患者和家属多专科协同护理的重要性,获得他们认可和配合。心理咨询师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了解心理状态,消除负面情绪,使患者调整最佳状态手术。②术中护理。器械护士提前洗手上台,协助医生铺设消毒巾。和巡回护士共同提前清点好手术器械及摆设好外来器械。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告知术中事项,安抚病人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医生进行手术麻醉,且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手术过程中,注意对患者氧分压、心电等指标的监测,手术医生注意病人血管、神经的保护,减少手术并发症。术中巡回护士注意手术间环境的管理,控制手术间人数,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手术结束后,手术医生和麻醉师共同将患者送至病房,和病房护士交接班并安置好患者。③术后护理。将患者送至病房后,一方面观测下肢感觉、各项体征,另一方面做好体位、引流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营养师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清淡、高蛋白食物为主,不可进食凉性、过辣的食物,以免刺激患者胃肠道,造成腹泻、腹痛。康复治疗师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制定早期的康复训练方案,如术后第1天进行患侧股肌、臀肌锻炼,第2天进行患肢悬吊运动,第3天确认假体无脱位、无松动后,进行髋关节、膝关节小范围的活动,第4天开始加大活动幅度,直到能熟练用拐。④出院指导。于患者出院后7 d、1个月、2个月电话随访,指导和监督患者将医院所学知识用于院外护理中,并详细解答患者问题。3个月后回院复诊时,再次对病情进行评估,对于能够弃拐行走的患者,制定负重训练方案,然后每月随访1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包括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72 h睡眠时间和住院时间。(2)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所出现的并发症,比如压疮、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便秘、感染。(3)统计患者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其中关节评分包括疼痛、活动范围、下肢畸形、功能状态。分数越高,说明关节功能越好;Barthel指数评分包括行走、洗澡、穿衣、进食等条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12、24 h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72 h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均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低于对照组的24.1%(P<0.05),见表2。
2.3 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n=54]
表3 患者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关节置换术后容易并发感染,对于感染的控制,除要借助药物外,还要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以此提高自我监管能力,降低翻修率[4-7]。多专科协同护理来源于责任制护理,相比于以往的护理理念,更加提倡患者的主动护理和康复。在实际护理中,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评估,快速、合理的解决各种事件,确保患者在整个的住院期间,享受到来自医务人员更为专业、优良的服务。而且,通过各专科医生为患者提供的个体化指导,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能促进疾病痊愈[8-10]。
研究显示,对于关节置换患者而言,手术效果及康复训练的实施,取决于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11-12]。在临床以往的护理中,多使用药物止痛,不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疏导和安慰。而多专科协同护理过程中,首先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上的指导,让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关心[13-15]。其次再让患者自行推注止痛药,这样一来,不但能消除因剧烈疼痛引发的心理问题,还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不致于面对同样的状况手忙脚乱。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后12、24 h疼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多专科协同护理在术后止痛上具有重要作用[16-20]。
关节置换术及术后康复,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而且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而言,是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的。而多专科协同护理,不仅不需要增加护理资源,也不需要患者投入额外的费用,可行性良好。报告显示,虽然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护理指导能规避并发症的产生,但是受患者家庭困难、资源短缺等因素影响,严重限制着护理操作的进行[21-24]。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这说明,在多专科协同护理过程中,通过患者、家属的共同参与,能削减并发症,缩短住院治疗的时间。在上,观察组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康复护理、知识讲解等措施的实施,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知识掌握度,确保后期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活动能力[25]。
综上所述,在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实施多专科协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改善关节功能,满足护理需求,值得学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