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古县种源选育研究
2019-05-27史敏华
史敏华
(1.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2.连翘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山西 太原 030012)
连翘(Forsythiasuspensa)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树种,果实为著名中药,具有散结泻火、消肿排脓、止痛利水、抗菌、抗病毒、保肝之功效。连翘根系发达、萌发力强,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维持地力,用于小流域治理和荒山绿化效果好。同时,连翘也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在城市绿化、美化中应用广泛。
山西是连翘的主产区,天然资源丰富,且果实品质最佳。山西连翘面积约30×104hm2,野生连翘蕴藏量在600×104kg左右,连翘年平均收购量为30×104kg,占全国年需求量50%.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基层群众自发种植连翘,所用种源一般为老翘的种子,变异较大,为此笔者开展了连翘种源试验,旨在选育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连翘品种。
1 选育地概况
为了对连翘古县种源的丰产性、适应性、生长结果习性进行评价,将古县、安泽、陵川种源的连翘播种苗,在安泽县府城林场、浮山县北王乡驼腰村、闻喜县石门村进行种源试验。选育地条件见表1.
表1 选育地立地条件
2 选育目标及过程
2.1 选育目标
选育有效成分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枝条相对直立、果实密集、易采摘的连翘品种。
2.2 选育过程
2011年从山西省古县、安泽、陵川和河南林州、辉县等20多个县收集连翘种源,定植于古县石壁乡佐村。同时,用古县、安泽、陵川种源的连翘播种苗,在安泽县府城林场、浮山县北王乡驼腰村、闻喜县石门村进行种源试验。连翘苗龄2 a,地径0.3 cm,株行距2.0 m×1.5 m,栽植密度为3 300 株/hm2.
3 主要性状
3.1 植物学形态特征
连翘为落叶灌木,株高2 m~3 m,茎丛生,枝条开展,小枝浅棕色,梢四棱,节间中空无髓。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至长卵形,长5 cm~8 cm,宽2 cm~4 cm.花先叶开放,1朵~数朵簇生于叶腋,花萼4深裂,花冠黄色,裂片4.蒴果木质,表面散生瘤点,成熟时2裂似鸟嘴。种子数枚,有翅。
3.2 生态学特性
在海拔400 m~1 950 m,年均温6 ℃~10 ℃,年降雨量300 mm~1 500 mm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在降雨量600 mm以上的地区生长较好。连翘怕涝,不宜栽植在易积水的地方。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中性、微碱的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喜深厚土壤。
3.3 物候期
山西古县地区,连翘的地上部分年生长期为170 d~190 d.3月16日至5月20日为展叶期,2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有新梢萌发,4月23日至7月12日进入果实膨大期,8月下旬果实颜色逐渐由绿变褐,10月下旬种子逐渐成熟。
3.4 品种特性
2016年6月下旬,在每个选育地,对各种源连翘选择3株进行测定,其生长结果情况见表2.
表2 连翘生长结果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3个选育地连翘古县种源的平均株产量(青翘)和千果重均大于安泽种源和陵川种源。因此,古县种源连翘适宜在连翘适生区进行推广应用。
3.5 栽培性状
古县种源连翘丰产性好,长势壮。在精细管理条件下,第2年开始挂果,第5年至第6年进入盛果期。
3.6 抗逆性状
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
4 繁殖技术要点
采集自然成熟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1昼夜,按3 cm~5 cm厚度摊开,覆盖塑料布,勤翻使其受热均匀,捡出先于连翘露白的菟丝子种子。播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播幅宽30 cm~40cm,播种量60 kg/hm2~90 kg/hm2,用黑色地膜覆盖。适时间苗,密度为45×104株/hm2,秋季控制水分,促进苗木木质化。
5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灌排条件好的丘陵山地或平地进行栽植。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或次年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用2年生裸根苗造林,密度3 300株/hm2~4 950株/hm2,株行距2.0 m×1.5 m为宜,在早春和夏季进行修剪。连翘的常见病害为叶斑病,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1 200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颗粒800倍液进行防治。青翘采收时严禁抢采,采摘时不应损伤母树和叶片,采摘后及时杀青,干燥、通风、防潮、防虫储藏。
6 结论
连翘古县种源树姿直立,萌生枝条粗壮,叶片中大,深绿色。花期集中,结实早。6年生~8年生树高1.8 m,冠幅3.6 m2,单株青翘产量2.1 kg,千果重1 803 g.该种源适应性强,基本没有病虫害,在山西省太原以南连翘适生区均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