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晚年
2019-05-27蒋志洲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一切标准为了服务,一切服务为了老人”。
上海市机构养老的标准化工作,最终目的是服务好老人,这项工作的效果如何,需要服务对象的评价。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市民政局所属的三家社会福利院,一探究竟。
“传播人文关怀,共建和谐家园”是我们的服务理念。2016年开始,我们对老人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精神护理、康复护理等工作领域进行标准化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老人和家属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黄蓉燕
“在这里,我有很多朋友”
在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记者见到了沈慧丽老人,她满头银发,打理得干净、整齐,一副金丝边眼镜,平添了几分书卷气质,说话慢声细语,温婉、端庄。
沈慧丽今年71岁,老伴已经去世,之前一直独居在家。老伴去世之后,沈慧丽老人受到很大打击,常常一人暗自神伤,子女工作很忙,不能整天陪伴,老人感觉很孤独。
2018年7月2日,在子女的劝说下,沈慧丽入住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老人的儿子说,觉得妈妈一个人在家比较孤独,希望老人能到福利院来生活,平常有人陪着说说话,找到生活的新希望。老人到福利院后,在社工的鼓励下,参与了福利院老年大学的多项课程和活动,交到了很多新朋友,老人将第一次登台表演告诉了儿子,儿子也为妈妈现在的积极心态感到高兴。
“我期望在这里找到一个家的感觉,我很怕一个人,很怕寂寞。住进来以后,这里的老大哥老大姐都比我大,我成了他们的小妹妹,感觉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有人陪伴、有人宠着的感觉真好。”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平均年龄87岁,71岁的沈慧丽在这里就是个小妹妹。现在,沈慧丽已经把福利院当成了家,她对儿子说,“周末你就不要来接我了,我喜欢这里,这里有很多朋友,像一家人一样”。
沈慧丽很喜欢学习,之前在家里只能一个人上网学习新知识。“到了福利院以后,老年大学的很多课程我都非常喜欢,都参加了,整个人都充实了起来”,沈慧丽说,其实她以前是一个很软弱的人,但现在,她想坚强起来。“参加同学会的时候,我的同学们都很不理解,为什么要住进养老院?我对他们说,我追求多姿多彩的养老,充满学习与交流的养老,我能做自己的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已经在这住了11年”
田淼娟,亲切得犹如邻家奶奶,1929年出生的她,今年已经90高寿了。2008年,田淼来到虹口区社会福利院,到现在,已经11年了。田淼娟老人个子不高,说话中气十足,热爱书法和唱歌,是福利院老年学校的积极分子。同时,她还是老人民管会成员,天生一副热心肠的她,非常愿意帮助别人。
在虹口区社会福利院生活的十多年间,田淼娟老人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很温馨,像一个大家庭。尤其是加入老人民管会后,田淼娟老人觉得自己成了福利院的半个“主人”,“院里每次有什么变动,院长和护工会先来征求老人们的意见,与民管会开会沟通,我们老人都有建议权,合理的建议院里也会采纳”。当记者问道您还记得曾经提过哪些意见的时候,田淼娟老人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年纪大了,记不住了”,说完自己哈哈笑了起来,像个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
田淼娟老人还是老人与护工之间的“润滑剂”。“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这么多老人在一起集体生活,总会有些磕磕绊绊,比如有些人个人习惯不好,老人去说对方一般不会听,这时候我就会偷偷把事情讲给管理员听,让管理员去纠正,效果往往很好”。处理“家庭”矛盾,她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打小报告”。因为老人的脾气有时像小孩,“老小孩”之间的指责,会让老人生气,而管理员就像是“孩子们”的“老师”,“老师”指出问题,“孩子”更容易接受,事情也容易解决。
“老人民管会有专门的规范,告诉我们该做什么,责任在哪里”。按照Q/HFY F3-04-2017《民管会管理规范》要求,民管会参与院内民主管理,负责定期组织文体活动、帮助新入院老人快速融入集体、传达上级和院文件等工作,“民管会两年选举一次,有了这个规定,新选举上的老人,也会很快进入状态,成为民管会合格的一员”。
田淼娟老人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向每一个人传递快乐。
一切从“最大化满足老人需求”出发,“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
未来的养老服务将呈现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标准化工作能够起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虹口区社会福利院院长余爱梅
“把家搬到了福利院”
王敏,一个87岁的老人家,方正的脸庞,眉宇间透露着一丝威严,退休前公检法的工作经历,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很严肃。王敏是记者采访的老人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她和她的丈夫、儿子一起住进了徐汇区社会福利院的一个房间,真正把家搬到了这里。
当年王敏老人怀孕时,由于特殊的工作原因导致身体受到损伤,儿子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她和她的丈夫对儿子十分愧疚,决定不再要孩子,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儿子身上,百般呵护。后来,老俩口年纪大了,80多岁照顾自己都已力不从心,更别提照顾儿子了。因此,他们一家住进了徐汇区社会福利院。“从原来的家,搬到现在的家,感觉很好,会有人照顾,生活品质更高了”,王敏说,“以前,我最担心的是我儿子,如果我们老俩口不在了,谁来照顾他。现在,我不担心了。”在她望向儿子的目光中,记者看到的是满满的宠爱和一丝不舍,闪闪发光,像天空中最亮的星。
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如何规范?实践证明,标准化是最优的管理方式。在我们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标准化之后,标准意识已经融入全院职工的工作当中,“人人都知晓,个个是专家”。
——徐汇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姜洪英
王敏老人对家里的卫生要求很高,“这里卫生条件我很满意,以前自己家里都做不到这么好,房间里每天清理,洗手间有专门的清洁人员,一周擦窗一次,每个月大扫除一次,床垫和被褥都要翻起来打扫”。王敏清楚记得每一次清洁的时间和细节,“亲戚朋友来看我们的时候,都夸这里干净,我们住得也很舒服”。
“院里对食物的管理也非常规范,每天都有人检查冰箱内食物”。徐汇区社会福利院在食物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专门制定了管理标准。院内统一就餐,由福利院食堂供应,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老人的要求,如肉煮得更酥烂等。老人私人食物放公共冰箱保存,有专人保管,每天检查。这是因为老人记忆力下降,对食物的保质期不敏感,专人检查以防止老人食用过期食物,保障健康饮食。
结 语
在采访过程中,三位院长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专业护工招聘极为困难,这也是目前阻碍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最大障碍。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改变思想,改善现状,让“老有所养”惠及更多老人。
猜你喜欢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