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癫痫发作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2019-05-27李占武冀建伟李志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戊酸血药浓度神经外科

李占武 冀建伟 李志业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14

继发性癫痫是颅脑疾病较常见的并发症,颅脑外科手术后3%~40%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1-2]。丙戊酸(valporate,VPA)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同时也广泛用于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癫痫发作。但由于VPA的治疗指数低,个体差异大,安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较窄,同时又受基因多态性和合并用药的影响,其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较差[1-5]。研究表明,丙戊酸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6-8],因此,监测VPA的血药浓度,个体化用药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的必要方法,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搜集2016—2017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使用VPA预防癫痫发作的58例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探讨丙戊酸血药浓度与癫痫发作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VPA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院神经外科2016—2017年进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的51例患者。纳入标准:(1)行开颅手术;(2)年龄>14岁;(3)既往无癫痫发作史,未服用过抗癫痫药物。

1.2血药浓度的采集与测定患者使用VPA达稳态血药浓度后,采集谷浓度,应用AXSYM化学发光酶免疫自动分析仪+VPA 试剂盒(美国雅培公司)。VPA有效血药浓度判定范围50~100 μg·mL-1。

1.3研究方法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质量、病历号、临床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时长,VPA 用法用量、服药起止时间、合并用药、采血时间、VAP血药浓度、检验结果、癫痫发作次数等。设计病例调查表,对用药过程、给药时机、合并用药以及个体差异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共纳入51例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16~69 岁,平均46岁;平均手术时长4.6 h;脑出血15例,脑膜瘤14例,颅脑外伤11例,其他11例。

2.2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癫痫发作情况51例患者中第1次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50~100 μg·mL-136例,占70.6%,血药浓度(71.9±13.0)μg·mL-1,术后均未出现癫痫症状;2例用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按照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定标准,可能与丙戊酸钠无关。VPA血药浓度<50 μg·mL-16例次,占11.8%,血药浓度(34.3±6.18)μg·mL-1;其中1例术后出现癫痫症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VPA血药浓度低于>100 μg·mL-19例次,占 17.6%,血药浓度(120.9±13.9)μg·mL-1,其中2例术后出现癫痫症状,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按照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方法,评判该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于使用丙戊酸钠引起,2例出现恶心、呕吐,按照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定标准,无法判断是否与丙戊酸有关。见表1。

2.33例术后出现癫痫症状患者情况51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癫痫症状,1例因突发癫痫样抽搐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手术治疗,术后癫痫症状未消失,手术时长5.5 h;2例为术后出现继发性癫痫症状,给予相关处理后癫痫症状均消失。见表2。

2.4VPA浓度未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的监测结果

2.4.1 小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影响因素: 51例患者中6例初次VPA药物浓度<50 μg· mL-1,其中联合使用抗癫痫药(奥卡西平、苯巴比妥)2例,2例联合使用碳青霉烯抗菌药物,1例正常剂量给药[剂量20~30 mg/(kg·d)]。

2.4.2 大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影响因素:51例患者中9例初次给予VPA药物浓度>100 μg· mL-1,其中5例抽血在注射用丙戊酸钠调整为口服抗癫痫药时换药的时间重叠期,2例超说明书给药剂量用药[>40 mg/(kg·d)],2例为正常剂量给药[平均剂量20~30 mg/(kg·d)]。

表1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表2 3例术后出现癫痫症状患者情况

3 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中,手术对脑组织造成附加损伤导致术后局部脑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及过氧化损伤等一系列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是患者术后出现癫痫发作的主因,而术后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等也是颅脑手术后癫痫的重要诱因[9-15]。研究表明,丙戊酸钠(VPA)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对抗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发挥神经营养作用,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16-21]。

VPA是一种短支链脂肪酸,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包括其钠盐——丙戊酸钠、镁盐——丙戊酸镁[22-28]。研究表明,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VPA能够有效抑制术后癫痫的发生,同时还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在治疗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推崇,成为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癫痫的首选治疗药物[29-33]。但由于VPA的治疗指数低,个体差异大,安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较窄,同时又受基因多态性和合并用药的影响,导致其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较差,通过VPA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是促进VPA合理应用,并减少其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必要手段[34-40]。本次调查的51例神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VPA预防癫痫发作的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36例(70.6%)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未出现癫痫发作。低于正常治疗范围6例(11.8%),1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9例(17.6%),2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可见对VPA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进行个体化给药是十分有必要的。

影响VPA的血药浓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41-48],包括:(1)VPA的给药剂量;(2)正确的采血时间;(3)基因多态性;(4)药物相互作用等。本次研究中2例因给药剂量偏大,导致血药浓度偏高;5例因采血时机不规范导致血药浓度偏高,同时正常给药剂量时,患者的血药浓度差异较大,可能由于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研究证明,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的CYP2C9和CYP2A6是丙戊酸生物转化的代谢酶[4-5,49-52]。这2个酶的基因具有多态性而导致酶的活性改变,从而影响不同个体的血药浓度,但本研究未涉及VPA代谢酶的多态性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VPA提供更好的依据。此外,具有酶诱导作用的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导致VPA代谢加快,从而导致VPA血药浓度下降。本研究中2例高于正常血药浓度的患者术后出现癫痫发作,在丙戊酸钠未减量的情况下,联合应用了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患者的癫痫症状消失,同时VPA血药浓度也降低到正常浓度范围,提示在癫痫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同时对VPA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合理应用VPA[53-56]。近年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VAP血药浓度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在碳青霉烯抗菌药物的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其可以降低VPA血药浓度,导致癫痫发作,二者联合用药存在禁忌[57-62]。本研究中2例联合使用碳青霉烯类的患者血药浓度均出现下降,其中1例术后出现癫痫症状。由于VPA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更好地控制药物浓度,以提高疗效。

丙戊酸钠常见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及皮肤及皮下组织、血液系统及代谢方面的不良反应[7,63-69]。本次研究中,51例患者中3例出现不良反应,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按照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方法,评判该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于使用丙戊酸钠所引起,2例出现恶心、呕吐,由于治疗需要及患者耐受情况,均未停药,同时混杂因素较多,按照不良反应因果关系无法判断是否与丙戊酸无关。因此,颅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VPA可以预防术后癫痫发作,但需要监测其血药浓度,个体化给药,确保其临床合理应用。

猜你喜欢

戊酸血药浓度神经外科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戊酸雌二醇在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