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患者超声造影及CT增强扫描诊断价值比较
2019-05-27郑州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南郑州450000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特检科河南郑州450000
1.郑州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2.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特检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高 白1 姚胜银2 王嫦华1 吕新华1 白梦展1
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每年有高达60万人发病,居肿瘤死亡第3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3]。目前临床上对于肝细胞的检查主要应用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式。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成为肝细胞癌检查的重要手段。超声造影使用的声学造影剂与CT造影剂不同,它不会弥散到细胞间质,能客观有效反映出病变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脏实质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4-5]。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诊断和应用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与CT增强扫描的对比研究还较少[6]。本研究通过对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检查,为临床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及其机制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参加此次研究,共8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肿瘤数目为80个,大小为2-16cm,平均(7.82±4.26)cm;男42例,女38例;年龄31-78岁,平均(53.27±5.62)岁;体重52-76kg,平均(63.86±5.29)kg。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手术或超声穿刺活检诊断为肝细胞癌者;(2)两项检查时间间隔≤30d;(3)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病例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1)不能接受超声造影或CT增强扫描检查者;(2)对造影剂过敏者;(3)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3 检查方法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BLSX6,购自北京卡尔斯科技有限公司),频率为2.3-6.0MHz。超声造影剂是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购自北京博莱科信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52),直径为2.4um左右。用常规二维超声探查到肝内病灶后,快速注入患者外周静脉2.4mL造影剂,随后注入5mL生理盐水,再采用多普勒超声,持续观察5min,实时记录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的变化情况。检查结束后,由3位影像科专家阅片,得出超声诊断结果。
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螺旋CT扫描仪(购自上海博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上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4mm,旋转时间为2.0s,螺距12(0.895),用高压注射器以2.2-3.4mL/s的速度经前臂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100mL。注射完成后28s开始扫描动脉期全肝,62s开始扫描门脉期全肝,4min后开始扫描延迟期全肝。检查结束后由3位影像科专家阅片,得出超声诊断结果。
1.4 观察指标①统计记录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不同大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结果及肝细胞癌瘤内坏死的诊断结果;②对比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检查的增强特点、表现特点、增强百分率及准确性。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均在28s和62s记录检查结果。CT增强百分率=(病灶CT值-增强前病灶CT值)/增强前病灶CT值×100%;超声增强百分率=(病灶回声强度值-增强前病灶回声强度值)/增强前病灶回声强度值×100%。增强百分率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强化或消退越明显,越趋向于0表示强越不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不同大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结果比较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3cm者为53例,>3cm者为27例;CT增强扫描诊断为≤3cm者为48例,>3cm者为2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不同大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结果比较
表2 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瘤内坏死的诊断结果比较
表3 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点比较
表4 比较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在28s、62s时的肝细胞癌增强百分率所占例数
表5 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的准确性比较(n=80)
2.2 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瘤内坏死的诊断结果比较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有肝细胞癌瘤内坏死为48例,CT增强扫描诊断有肝细胞癌瘤内坏死为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1和图3为超声造影动脉期,可见片环状坏死,呈高增强;图2和图4为CT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筛孔状坏死及28s不均匀强化。
2.3 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点比较动脉期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呈高增强者分别为70例和73例,呈等增强者分别为7例和5例,呈低增强者分别为3例和2例;门静期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均无高增强者,呈等增强者分别为9例和8例,呈低增强者分别为71例和7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比较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在28s、62s时的肝细胞癌增强百分率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检查相比,在28s、62s时的肝细胞癌增强百分率无太大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的准确性比较超声造影检查显示,有76例动脉期充盈明显,延迟期快速退出,诊断为肝细胞癌,其准确度为95.00%(76/80)。CT增强扫描检查显示,有63例动脉期可见强化,门脉期退出,诊断为肝细胞癌,其准确度为78.75%(63/80)。超声造影的准确度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典型病例分析图1-4是通过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的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3 讨 论
由于超声造影无创、相对廉价、操作简单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等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CT的一些缺点,因此在临床诊断肝细胞癌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超声造影采用的造影剂为声诺维,是一种脂类包裹的六氟化硫气体形成的微泡,平均直径在2.5um左右,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为它的溶解度和弥散度均较低,只分布在血液中,所以作用时间很长且不易破裂。CT增强扫描采用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即碘化造影剂。它可广泛散布在血管和细胞间隙内,因此在血管内存在时间较短。因此,在临床上超声造影被逐渐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检查诊断。有研究报道称,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肿瘤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9]。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造影显示肝细胞癌的准确性较高,提示超声造影能较准确地显示肝脏病变情况。这与李红学等[10]研究结果类似,超声造影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推测超声造影时血液中存在大量的造影剂微泡,使其背向散射大大增加,使血液回声得到增强。此外,在低机械指数下六氟化硫微泡也很少发生破裂,从而避免产生非线性背向散射、二次及多次谐波等情况,最终使深部组织的微血管和低速血流能清晰显示。
大量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病灶内血流分布,提高其诊断准确度[11]。另有报道称,在判断肝细胞癌中,超声造影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2]。
本研究中,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增强模式及其增强百分率检查结果中,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无明显差别,且28s和62s的增强百分率处于0-1的占绝大部分。这说明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在检查肝细胞癌的肿瘤增强模式和增强百分率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与张宏春等[13]的研究结果类似,超声造影同样具有独立的临床诊断价值。肝脏的供血系统主要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肝细胞癌患者由于门静脉障发生障碍,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大多数患者在动脉期呈快速强化,在门脉期呈快速消退,即呈现出“快进快出”的特点。但也有研究称,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在评估肿瘤强化模式上有一些区别[14-15]。这可能是因为动脉期CT扫描错过了病灶强化高峰的时间或位置,而超声造影则是实时连续扫描,记录病灶的增强时间,更准确地反映了病灶的强化特点。大量临床研究也表明,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的观察整个造影过程,血管成像被记录的几率也明显得到提高[16-17]。
本研究在观察肝细胞癌的瘤内坏死情况中,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结果相差甚微。这说明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均可较好的检测肝细胞癌的瘤内坏死情况。王江玥[18]研究发现,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坏死区的判断与CT增强扫描检查表现相符合。CT增强扫描在判断肿瘤坏死方面已受到广泛认可,但很难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式中进行实时监测,而超声造影可更直观、连续、实时地对肿瘤坏死情况进行检测。有大量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可实施连续地检测肝脏瘤内坏死情况[19]。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差异不大,但准确度较高,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