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魏县精准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5-25张世佳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精准扶贫

张世佳

摘要: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的贫困和返贫问题,是魏县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战役,也是贫困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文章以河北省魏县作为研究对象,在对魏县精准扶贫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制约魏县精准扶贫政策推进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魏县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对策,探索出一些具有创新性和示范带动效应的扶贫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发展困境;解困路径

河北省魏县属环首都贫困带地区,是传统农业种植大县,人多、县穷、群众增收渠道单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至2016年年底,总人口104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43个、贫困人口8.65万,贫困村数之多、贫困人口基数之大,均居全省、全国前列。为有效改善贫困农户生活水平,争取早日脱贫,魏县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关于精准扶贫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汪三贵认为精准扶贫就是要扶贫到户到人,而不能停留在扶持贫困地区、促进区域发展的层面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在找出致贫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帮扶,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状况进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对贫困户的扶持效果进行考核,以保证精准脱贫。彭春凝认为精准扶贫,就是在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下,因时、因地对贫困地区、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精确识别,按照本地的实际开展联动帮扶和分类管理,并根据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做出精准考核的过程。左停认为中国的扶贫政策在面对农村贫困状况的新变化时,应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貧干预的动态调整。

精准扶贫的基本定义就是通过对贫困家庭的详细调查,找出致贫原因,并根据致贫原因对贫困人口精准展开帮扶,消除贫困的阻力,增加贫困农户内生动力,做到“脱贫”不“返贫”,增强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魏县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一)产业扶贫项目选择不精准

为使贫困户更快的脱贫,魏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项目,这些项目由于涉及范围广,涉及贫困农户多,而每个农户的致贫原因和各自的脱贫意愿又不同,因此绝大部分是在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的驻村干部的建议下开展的。但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一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考察;二是考察市场行情;三是确保产业项目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驻村帮扶干部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所选的产业扶贫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资金投入少

以2017年为例,邯郸市有魏县一个国定贫困县,广平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区四个省级贫困县,大名县、涉县、临漳县、曲周县、永年区、成安县、磁县、邱县、邯郸县、及峰峰矿区10个贫困县划入燕山-太行山片区,省级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7350万元,平均每个县为1823万元。魏县占省级扶贫资金共计1238万元,又申请国家专项扶贫资金5275万元、市级扶贫资金253万元共计6766万元用于专项扶贫和产业发展。但魏县2017年度需帮扶人口为32044人,约占整个邯郸市贫困人口18.7%,人均扶贫资金2032元。如果以每个贫困户5000元的基准可以较好改善贫困条件,魏县2017年度实际可帮扶贫困人口约为13026人。人均扶贫资金少,是魏县长期扶贫并且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成效不显著的原因。

(三)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

因贫困农户所处地区不同、自身情况不同、自身的优势资源不一等原因导致致贫原因各有不同。精准扶贫贵在“精”和“准”,因此对于农户致贫原因不同相应的也要因人、因户、因地区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据调查,现实中没有全面的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

首先,层级分配致使到村扶贫项目少。由于贫困人口基数大、资金和资源有限,项目资源按比例层级分配,因此到达村一级时项目资源较少,不能完全覆盖所有农户,项目可选性较低。

其次,没有考虑农户的实际需求。只是将现有的分配项目生搬硬套在农户身上,没有考虑农户的脱贫需求和实际的优势资源。如“因学致贫”的农户被安排了光伏项目,而不是展开教育资助;因灾致贫的农户被安排电商扶贫而不是考虑实际安排异地搬迁或者政府的兜底保障等。

二、魏县产业扶贫管理模式

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让这些“特殊”贫困户实现稳定长久脱贫,单靠他们个人的单打独斗显然不行。魏县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采取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为代表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特色产业项目。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的产业化扶贫新道路。

(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即“龙头企业+村级组织+建档立卡户”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园区,所用土地由所在村组织负责流转,并“打包”租给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负责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以下简称“四统一”)并与村委会和建档立卡户签订“三方协议”,对园区内生产的产品按协议价保底回收,保障建档立卡户收益稳定。园区内的大棚建档立卡户按照规划自行建设、发展生产,建成后的大棚所有权归建档立卡户。

(二)经济能人引领模式

即“经济能人+村级组织+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模式。由所在贫困村党组织引领经济能人创办合作社或依托现有合作社,采取“能人引路、规模种养、统一经营、保底收购”模式,建立扶贫产业园区运作中由经济能人、村委会、建档立卡户签订“三方协议”,以此解决建档立卡户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规模小、缺技术等问题、难题,最大限度降低其生产经营风险。

(三)村级组织统筹模式

即“村级组织+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模式。由所在贫困村党组织牵头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按照订单农业的发展理念,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组织规划,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园区内的大棚由建档立卡户按照规划自行建设,所有权归建档立卡户,发展上同样采取“四统一”模式。

此类模式的最大亮点是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入股,变资金到户为折股量化权益到户,由企业或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对贫困户保底分红。同时,贫困家庭群众可以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到企业或公司,还可以到企业或公司打工,实现股金、租金和薪金“三金”坐地增收。不仅降低了农户参与的风险,而且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带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

三、魏县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路径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改善贫困农户生活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濟发展,魏县大打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着力实现产业就业、政策保障、防贫保险三个全覆盖,争取早日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宏伟目标。

(一)产业发展

1. 旅游扶贫

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贫困地区农业资源,重点推出一批精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实施“旅游+扶贫”,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有效带动群众实现增收。应充分发挥旅游扶贫效率高、成本低、带动性强的特点将魏县脱贫攻坚、梨文化、魏文化、水文化旅游活动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旅游,增加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帮助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2. 电商扶贫

为全面落实“互联网+”商务发展战略,魏县应完善《魏县电子商务发展三年推进计划》,建成若干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若干个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动县内工业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县培育100个电子商务村。优先加强对贫困地区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贫困人员利用电商创业、就业的能力。

3. 劳务输出

魏县是传统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30多万人,创出了享誉全国的“实打实”劳务品牌。立足这一人力资源优势,魏县应努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针对帮扶对象多为农村贫困群众,文化水平偏低,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技术缺乏、择业盲目等情况,魏县应加大贫困地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面向贫困群体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务工人员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务工型向创业型转变,进一步拓宽贫困农民工的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二)政策兜底

1. 健康扶贫

健康扶贫方面,在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基础上,县财政应另外拿出部分资金设立“政府健康扶贫救助基金”,建立医疗救助“四重保障”机制。全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资助,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供养对象按标准比例进行资助。

2. 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方面,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教育“三免一助”政策的同时,县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成立“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基金”,对贫困家庭考上大学的孩子给予5000元至10000元的资助,确保贫困孩子上得起学。

3. 危房改造

魏县应对全县农村危房开展逐户摸底,建立改造台账,坚持“边排查、边改造”,对全县投工投料和自筹能力极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放在危房改造优先位置,在充分使用上级危房改造资金的基础上,自筹部分应全部由县财政出资兜底解决。

(三)防贫保险

魏县应着手探索“未贫先防”机制设立精准防贫保险,重点对“非高标准脱贫户”(收入不稳定的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收入户)进行动态监测,在这些人可能因病、因学、因灾濒临返贫之前,准确“预警”,先期救助,及时将他们从贫困边缘拉回来。

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县10%的农村人口购买“精准防贫保险”。按照协议规定,保险金“多退少补”,余额结转下一年度。作为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保险公司按照发放保险金总额的15%提取服务费。

统一防贫对象收入标准。以上年度国家贫困线1.5倍为防贫监测线,将本年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此线的农村人口纳入防贫范围,确定为非贫低收入户或非高标准脱贫户,框定防贫人数。主要采取的办法是自上而下筛查。县级有关部门定期通过医保、教育、交警、民政等部门数据筛查发现—县级防贫机构交办—保险机构入户查勘认定—相关部门协查—乡村评议公示—县级有关部门与保险公司联合认定—防贫机构备案—实施防贫救助。

防贫保险的存在使得贫困农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保障。魏县在减少了贫困存量的同时,通过创新扶贫保险机制,一方面有效控制了贫困增量,极大地改善了农户生活水平,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另一方面,还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进程中出现的社会公平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共同步入小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01).

[2]彭春凝.当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J].农村经济,2016(05).

[3]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08).

[4]唐步龙.改革开放40周年:从“共同富裕”到“精准扶贫”的实践与创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

[5]林移刚,杨文华.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困境与破解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精准扶贫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