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的创业秘诀
2019-05-25寿水
寿水
美国的创投界一向傲骄,很少认真关注国外的创业情况,但在技术创新方面,美国人真正佩服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是世界上创业公司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这个只有800万人口,不到70年建国史的.国家,活跃的不仅仅是初创公司,还有许多被商业巨头并购或正在关注的中小企业。
在过去几年里,以色列的创投界迎来了一系列重大收购项目。索尼以2 12亿美元收购了芯片技术的创新者Altair;思科紧随其后,以32亿美元收购另一家芯片开发初创公司Leaba Semiconductor;2017年3月,英特尔宣布以153亿美元的天价收购Mobileye,一家专注于开发驾驶员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这也是以色列有史以来的最大收购案。
对于这样一个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且缺少资源的国家,这种创业奇迹是怎么实现的呢?
仔细揣摩以色列在国际层面的创业成功秘诀,独特之处恰恰是其面临的各种劣势,这些劣势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危机感,并随后渗透到商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色列的征兵制度对创业文化的形成功不可没,以色列国防军(IDF)更是以色列创新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来源,其影响力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所高校对创业的影响。在这里,以色列青年不但要经过层层严格选拔,在进入机要部门之后更是有机会获得各种宝贵的技能,以及各种具有长远效应的人脉。
多数以色列人不惧怕失败,甚至鼓励冒险和失败。他们不以败为耻的精神早已成为其民族性的一部分。当然,以色列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国度,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是其成功秘诀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受教育程度的排行榜上,以色列是仅次于加拿大、与日本并列第二的国家。2015年的数据显示,25至64岁的以色列人里有49%接受过高等教育。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的大学着重大力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它们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使企业家能够更有效地将想法变为现实。
对于一个只有800万人口的国家而言,主打本土市场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以色列的创业公司从创业第一天起就具有全球性的战略和战术思维。和中美这种大市场的创业公司比,以色列初创公司的默认状态就是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推出产品和服务,甚至需要时刻惦记着和跨国公司同场竞技。
自然资源的长期缺乏也被以色列人打成了一副好牌。以色列人需要在一个永久抗旱的地方逆风生长,于是技术专家在水管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开創了滴灌、水循环利用和净化以及海水淡化等新技术。随着世界水资源危机不断升级,其他国家纷纷向以色列寻求技术和专业知识。由此可见,伟大的创新往往源于需要,痛点在智慧和勇气的引领下也能成为甜点。
以色列对技术领域研发的重视和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也带来了良性的马太效应,诸多美国跨国科技巨头把以色列视为本土以外的又一个研发重地,越来越多像英特尔、谷歌、苹果、三星、通用电气、甲骨文、微软、惠普和思科这样的《财富》500强企业,在以色列设有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