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份证明的发展轨迹

2019-05-25张丽

华声 2019年4期
关键词:身份证明护照身份

张丽

从最开始少数贵族和管理者的身份特权证明,到穿越国境时出于国土安全考虑的身份通行凭证,以及交通工具突飞猛进带来的检验必需……今天,国际上的身份证明形式多样,但究其发展轨迹则大体遵循着相同的路径。

身份证明,有身份的证明

最早的身份证明确实是有身份的人才能享有,与普通百姓无缘。基本分为两类。

第一类要被证明的人群是上任官员,这也是我国古时身份证明最主流的形式。统治幅员辽阔的地区免不了远地授权,身份证明即是给委派官员象征身份与权力的凭证,帮助其在调动军队、发号施令前验明正身。珍圭与牙璋即是最早的身份权力凭证。到了汉代时期,“符以代古之圭璋”,也就是施发行政号令的“珍圭”被“竹使符”取代。符上所记载的信息并不多,基本为官员姓名、籍贯、任职衙门及宫居品级等。与其说是身份证明,不如说是官员证,在卸任后要交出、作废终止;没有记载姓名的符,则可以传递给下一任继续使用。

最早的符源自汉代,以竹片制作,镌刻篆书。在许慎的《说文》中有符的释义:“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到了隋唐时候,鱼符取代竹符成为官员身份的标志。“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

鱼袋、鱼符和龟符。

历史嬗变中,“符”的式样千姿百态,官员身份证明的主要功能却基本不变。明朝洪武十一年起开始定制“牙鱼袋、鱼符和龟符。牌”,材料有象牙、兽骨、木材或金属,上刻持牌人姓名、官职以及履历。值得一提的是,“牙牌”的佩戴者已经超出了官员的群体,与现代身份证明一样逐渐向普罗大众延伸。到了清代,实行的“牙牌”所记载的信息更为详尽,除了官职,还有发牌年代、编号、持牌人相貌特征描述等,俨然具备了现代身份证的模样。

第二类身份证明的使用场景是用作通行,这种通常被称为“传”或“传信”“通关文牒”等,有点类似于介绍信;同时“传”的通行证明功能更明显,如唐代“传”的别样形式——“过所”,就是为了唐代边境贸易往来、清查纳税而制,“过所”申请者要将所行人数、货物特征、纳税凭证、出行路线等一一说明。

身份证明,以安全的名义

对于西方世界来说,身份证明似乎很早就与通行联系在了一起。早在公元前450年,希伯来圣经中就可以找到此类证明文件,作用类似于通行证或介绍信。

护照是很多国家用作身份证明的文件。“护照”(passport)一词源自欧洲中世纪。pass意为通过,port的古语porte意思是城堡的大门。顾名思义,护照最早就是通过各个封建领主城堡的必需文件材料。在城市还未形成以前,欧洲的土地以一座座城堡为中心,围绕城堡形成大大小小的政治经济体。类似护照的通行文件就由地方领主发给通行于城堡之间的人,他们有的是教士,更多的是商人。除了持证者的身份信息,文件上通常还记载着持有者被允许进入或通过的城镇名单。

现代护照的发明者公认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大捷,继而征服法国诺曼底,再加上与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女儿的联姻,最终亨利五世成为名义上的法国摄政王。为了帮助英国商人出入异国他乡,同时保护英格兰境内的安全,1414年,亨利五世主持下的议会法案通过了英格兰护照的颁发与使用。这是从国家层面对跨境者身份的管理与规范。因此被看作是现代意义上护照的雏形。

不过在接下来的五百年里,大多数人都不需要护照这类身份证件。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境内旅游并不需要护照,穿越国与国的边界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然而一战爆发以后,频频发生假冒国籍、窃取情报的丑闻,审核、控制人口流动就成了国家安全迫在眉睫的议题。欧洲各国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引入了边境护照,护照的颁发、使用在战争期间形成了一套严格、标准的程序。即使战争结束,这种兼具身份证明与通行证明功能的文件也依然保留了下来,不过当时对于护照的样式和使用准则,各国的规定五花八门,尚未统一。1980年,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的推动下,护照的国际通行标准终于实现。

身份证明,以科技的手段

早在战国商鞅变法时,为编录户籍、什伍连坐而颁发的“照身帖”,就在一块打磨过的竹片上刻录持证人的姓名、籍贯以及相貌描述。清代时候用以证明身份的“腰牌”,除了姓名、年龄、职业、官衔,还会刻上持有者的面部头像,形式上已经很类似于后来的照片身份证。

为了防止被复制或冒名顶替,古时身份证明的文件上除了刻录信息,还会写上对借用、冒用者的法律严惩,如明朝的牙牌就常刻有“私相借者,论如律。有故,则交于内府。”虽属无奈,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直到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偶然发现,可以运用水银蒸汽在金属板上获得永久鲜明的影像,这一过程也因此被叫做达盖尔铜版摄影术。身份证明终于等到了记载外貌的最好手段。不过让人们接受将照片印上身份证明则花了相当长的时间——1876年,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百年博览会上首次使用照片进行身份识别。

玛丽莲·梦露的护照。

加上了照片的身份证件被称为“照片身份证”,诞生之初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这种附加照片和生理特征描述的身份证明是“非人化的一种羞辱”,但1915年发生了一起间谍丑闻以后,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都纷纷立法,强制在护照中加入照片的元素,“照片身份证”从此才被广泛使用。

交通技术的出现,也使得驾照成為许多国家通用的身份证明文件。很多英美国家习惯将驾驶执照作为个体身份证明,对于没有驾照的人群再另外颁发其他的证明文件。有的国家不接受以驾驶执照进行身份识别,主要原因是驾驶执照容易伪造。

但其实技术手段早已解决了身份证明的难题。个体的信息早已不再牵系于一张卡片,而更多保存在数据库里。一些现代身份证件从功能上看更像是一张智能卡,卡内镶嵌有难以伪造的芯片。新技术手段在生物识别信息应用上,除了持证者的真实照片和指纹采集,虹膜、DNA等信息也将一并纳入,还能联网植入银行卡、交通卡、医保卡等多项信息功能。而这种集多种卡片于一身的证件为防止遗失,有可能会采用电子的形式。也许未来只需一部手机,不管走到哪儿,都能证明你的身份。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9年2月15日

猜你喜欢

身份证明护照身份
基于云平台的部级开放基金课题管理系统
如果护照快过期,如何保住有效签证?各国规定有不同
跟踪导练(三)(5)
2016全球护照排行榜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