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能力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5-25梁土坤
梁土坤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状况;可行能力理论;人力资本;城市适应
摘要: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已婚比例较低,大部分处于未婚且没有恋爱对象状态,其状况不容乐观。其婚姻状况存在区域非均衡、性别差异、受教育程度递减等三重差异的特征。基于可行能力理论,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人力资本、经济基础、社会融入、家庭支持四个维度来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状况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等级证书、住房产权、邻里友好态度、朋友中本地人数量、家庭生活水平层次、流入地亲人数等因素都对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城市生活水平评价等因素却对其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因此,必须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现实特征,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其婚姻状况。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19)03009110
Abstract:In the progr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proportion of married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is low, and most of them are unmarried and have no love obj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married rate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mbalance, gender differences, decline of education level and so on. Based on the capability theory, with disordered multiclassifica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e influence factors can be empirically analyzed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human capital, economic base, social integration and family support. It was found that some factor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for their marital situation, such as technical grade certificate, housing property right, neighborhood friendliness, the number of natives in friends, level of family life ,the number of families in the inflow city and so on. However,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urban life level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m. Therefor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improve their marital status.
2017年9月4日,共青团中央等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婚恋工作事关青年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而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及以后出生)作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庞大群体,2017年底,其规模达到145亿人,占农民工总量的505%,[1]成为农民工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处于恋爱成家的黄金年龄和关键阶段,其婚恋状况不但对其生活幸福和人生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会对流入地城市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全面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状况,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可行能力理论视角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状况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政策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及简要述评
婚姻是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我国学者对婚姻相关议题进行了较多的相关研究。其内容涉及婚姻价值[2]、婚姻质量及其测量[3]等各个方面。然而,国内关于农民工婚姻议题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蒋成凤首先阐述了农民工婚姻类型及其问题。[4]随后,学者对农民工婚姻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某些地区进行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以质性研究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例如,与老生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婚姻模式、通婚圈等呈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渡性特征,但转变并不彻底。[5]然而,南京等城市的调查却发现,超过60%的新生代农民工未婚,其择偶意向较为务实,择偶方式较为传统。[6]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研究相关结论并不一致,其问题较为复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是关于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性研究。例如,皖北辛村的个案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同村婚恋的比例上升,选择同村婚姻的新生代農民工绝大部分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7]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跨县、跨市、跨省等跨地区婚姻也呈现普遍化发展趋势。但新生代农民工跨地区婚姻并不完满,在现实中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国家法律、地方民俗、家庭亲情等因素对其婚姻实现尤为重要。[8]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实现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三是关于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研究。对广州市农民工调查发现,农民工婚姻稳定性较差,新生代农民工婚姻不稳定性显著高于老生代农民工,婚姻观念变迁、女性婚姻替代机会增加等因素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稳定性重要方面。[9]同时,住房类型、居住方式、居住环境、人均居住面积等居住质量因素,性别等个体特征都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