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其典焉知其妙
2019-05-25卜用可
□ 卜用可
古代读书人普遍文学积淀深厚,于是写联时,典故随手拈来。对于其联,粗读时,一掠而过,没啥印象,也没觉得有啥好。忽然某一天,再读这联时,发现某一处原来是个典故,原来人家不是随便用的啊,原来这典故用得这么恰到好处啊。特举两例,分享下这种小快乐。
江峰青题南昌三村桃花园
绣浦接三村,微闻帆桨轻柔,时有美人渡江去;
仙园环九曲,喜见河山清晏,料无畸士避秦来。
初读这联时,我能读出下联的典来,因为『避秦』太显眼了,这儿突然冒出个避秦,不注意也不行,结合题目『桃花园』,自然会很快地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于是这句就很好理解了,是说这儿就是桃花源一般呢,这里环境优美,现在是太平盛世,估计不会有畸士来躲避暴政。直到某一天再读,突然发现,上联的『美人渡江』也是个典故啊。南京秦淮河上有个古渡叫『桃叶渡』。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淮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讲到这儿,大家都知道了,上联的『美人渡江』就是引用的桃叶渡江的典呢,桃花桃叶这就和题目『桃花园』相关联起来了。
畸士:独行拔俗之人。和『美人』对仗,也是工巧得很。感觉古人用典,就是这么随手拿来,轻轻地往那一放,然后就这么严丝合缝相得益彰恰到好处不可移易,而我们似乎除了佩服,就剩下自叹不如了。
再看个例子:
成惕轩挽乔大壮教授
数春风词笔,独擅妍华,柳永遇何穷,井水千秋应有恨;
听霜夜钟声,顿成凄楚,姑苏潮正落,江流一碧总无情。
此联后有作者注:『乔氏工词,历主大学讲席,晚遘艰屯,过苏州投水死。』
从作者注中可以看出,被挽者乔教授工于填词,上联即以此来生发联语。拉柳永作衬,是因为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有『奉旨填词柳三变』之称。其词一时盛行,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柳永的评价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故而我们知道,上联尾句的『井水』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下联因为被挽者投水地点在姑苏,而联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故而联中『霜夜钟声』,『苏潮正落』,一则对应其投河之事,一则类比于诗人张继恹恹不得志时,所写诗中悲愁凄苦情绪,以和挽联的气氛切合。
分析此联,作者入手处有两个信息:词人,于苏州投河而死。然即凭这两点,作者腾挪有方,竟然联语亦文采清朗,令人感慨万端,所谓高手,即便一般材料,也能从他大脑的库存里,搜索出可用的东西来,再经过巧妙裁剪,于是一副别具风味的佳联就出来了。
而我们若不知其典,则美人即是美人,井水即是井水,而不知其妙。所以,读联时,不妨偶作精读,或者过段时间回头再读,或许某一天,就能与曾经错失的美妙不期而遇呢。
篆 刻
□ 傅建国
禅 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