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19-05-24王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城市文化产业

王琳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快速进行,城市应当进一步制定明确的文创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在挖掘城市文化创意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文化产业的整体质量。文化创意未能作为城市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没能体现城市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竞争力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当基于地方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着力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向着创新性、独特性方向发展。由于地方文化创意项目没能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有效性,不利地域文化产业的整体提升。

一、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通融发展瓶颈

(一)资源整合度较低

城市的独特文化内涵与城市文化产业关联性较低,不少城市注重发展动漫、时尚等主题文化产业,没能基于城市文化特色进行城市文化产业资源的深度挖掘。城市文化产业不能精心培育并优化传统文化资源,不能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性与独特性。首先,一些城市文化产业没能从区域内积淀的已有文化资源入手,不注重挖掘和保护文化创意的源泉,一些文化企业更注重寻找域外文化资源。其次,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地域传统文化、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还受到版权、法规、所有权等方面的制约,很多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资源没能焕发出商机。再次,一些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城市人文景观没能与大众生活进行深度融合,尚未能形成地域文化资源的广泛影响力,地域文化创意空间仍有挖掘的巨大潜力,还需要在提高受众广泛性的基础上,实现特色化资源开发。

(二)产业特色不突出

城市文化创意应当基于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强调在获得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地域文化产业已经开始注重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业项目,但是存在着创意少与产业重复率高的问题。不少地域只注重借助地域文化进行类型化的笔、杯、盘等产业化生产,没能在集中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开发独特性的文化产业项目。还有的地方存在同类性产品的盲目攀比方面,往往把文化产业的创新放在求大、求小或者求数量方面,没能真正实现文化内涵的有效展示。另外,由于区位优势的整合不足,企业间未能走出联合发展的道路,因此影响地域文化创意的有效性,不利于促进产业水平的升级。不少地区还缺乏龙头型文化企业,缺少有影响力的文化展示与传播平台,造成文化创意产品的宣传度低,没能提高文创产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城市文化创意与文创产业整合原则

(一)战略整合原则

城市文化创意理念与文化产业发展应当统一为城市服务,强调构建完善的城市文化产业战略体系,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的引导与实践价值。首先,以产业整合为突破口,建立新型的文化创意的景观载体和活动项目,通过基于丰富的文创创意产品提高宣传力度,更好地吸引人们参与文创体验与实践活动。在产业整合的背景下实现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注重推动精品创意文化的发展,加强文化创意的综合策划,不断推出精致的文创产品,满足地方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其次,围绕推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创意实践活动的转型发展,提高文化创意部门的市场意识,在市场化的原则下促进文创产品发展。在政府引导文化产品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加大机构引导和政策扶持,注重形成一个利益均衡关系,更好地促进企业、政府部门参与其中。最后,还要树立强有力的品牌意识,在品牌指引下促进文化创意与企业的深度联盟,打造文创产业与旅游发展合理有效的突破口。

(二)政策供给原则

城市文化创意与城市文化产业的衔接,应当基于文化产业,更好地表现出城市的文化风貌、精神理念、时代特色,还要加大政府对文化创意实践活动企业的支持。首先,成立文化产业协调小组,协调相关部门提出一系列的扶持鼓励政策,给予主动参与文创项目的工作人员适当的奖励。其次,还要成立观赏性的体验区,在进一步选择区域文创发展主线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把各种文创项目与资源进行融合,打造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路径,形成科学完善的设施体系,拓展配套要素功能,提高地方文化创意资源的聚焦性、带动性,着力进行文创特色的塑造。再次,还要打造优化的地方文化馆,全面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在挖掘历史长、规模大、发展快的文创产业发展体系的基础上诠释城市文化魅力。例如,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民众博物馆,有冰雪等独特资源的地域还可以打造冰雪文化博物馆,展示冰雪文化的载体和特点,对地方文化进行深刻透彻的挖掘,建设一个全新的地方文化载体。

(三)服务支持原则

城市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还要建立一系列的辅助性的管理体系,运用各种政府公共资源打造文创供给体系,满足全社会的文创需要。首先,应当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有效保护稀缺性的城市文化创意资源,更好地挖掘整理可用于城市文化创意的独特性资源。其次,建立文化创意培育的咨询中心,建立一系列主题文化的活动展示中心,文创创意的俱乐部等,建立一批重要的文化创意的合作机构,加大科研人员、教育教学人员、文化创意理论研究人员的培训工作。再次,提高区域性文化创意品牌的社会知名度,提高文化创意项目的社会价值,展示文化创意的重要意义,在促进相关创作的基础上提高文创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后,建立数字化的文化创意扶持平台,依靠文化产业营销渠道打开文创活动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渠道,实现文创产业与知识的紧密结合,更好地提高文化创意活动有效性。

三、基于文化创意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一)加大文创活动扶持力度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推动力量,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意融入地方文化产业的新格局。首先,应当围绕文化创意建立规模化产业园区,打造创意文化产业带,加强文创的科学规划,提高文创资源的利用率,形成特色品牌文化项目,政府应当加大文化调控工作的力度,着力集中区域优势力量,实现集约化文创发展。其次,提高文创项目的政策供给水平,有效落实国家文创政策,加强文化产业的规划工作,深入贯彻文化产业发展精神,进一步基于特色城市文化挖掘文创活动的产业增长点。再次,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文化创意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发展的公平性环境,提高文化创意的市场竞争力,构建良好的文化创意经济平台,有效减少文创交易的成本,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转化,提高文化创意融入文化产业的价值。

(二)加强文创活动资金扶持

促进文化创意活动的发展,还要拓展文创产业的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利用企业形式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推动各类文化产业部门的快速发展。首先,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资金注入,引导民间资本为文化创意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形成文化创意的产业链条,提高文化创意的信贷投入水平,鼓励企业运用资本方式为文创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在有效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基础上,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方式鼓励新兴文创项目进行产业化运营。其次,应当重点加大知识密集型和经营性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文创项目的自主经营有效性,注重引导社会机构的文创项目的市场化,最终通过企业运作的方式更好地实现文创产品价值。再次,建立科学的项目论证评估机制,加强城市文化产业的布局,建立自负盈亏的管理机制,以及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机制,合理预测文创项目的发展,近一步降低文创项目融资的风险因素。

(三)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工作

引进文化创意人才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当下应当加大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密集性的文创产业,落实抓好文创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首先,联合地方高校、人才招聘机构为区域文创活动延揽人才,注重建立灵活性的人才交流机制,基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需要实现实践艺术文创人才的有效流通,允许个人以灵活的形式参与文创项目的研究实践工作当中。在建立适宜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文创活动积极性。其次,加大国外文创人才的引进力度,注重吸引全球高端文创人才进行文创产业项目,进一步实现文创人才的聚焦效应。再次,还要打造全球人才的交流与融通机制,基于文化创意组织全球性的论坛等活动,搭配优质的文创人才的互动平台,完善文化经纪人制度,重点打造高质量的文创人才评估体系,從而更好地起到文创人才的汇聚作用,实现文创人才的综合全面汇聚。

(四)培养群众广泛文化需求

地方文化创意活动助力文创产业的发展,还要立足于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着力挖掘文创市场的潜在能力,在扩大市民对文创产品需要的基础促进文创活动的快速发展。首先,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工作力度,积极优化文创产品的结构,围绕着市民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性文化参与活动,打造立足于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广泛市场进行文化消费,强势发展和繁荣文化产品市场。其次,实现文创产品市场的均衡发展,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在制度上更好地保障农民文化权益,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满足广泛的市民文化需要。再次,进一步开发文化消费市场,有效划分文化消费市场的层次,实现文创项目的差异性供给,基于丰富的文化创意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传递展示出文创产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结语

进一步展示文创创意的价值,通过文创创意活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加强政策性的供给,建立良好的文创产意的示范产业园区,充分运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在提高政策监督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文创发展体系,在重视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能运用法律的方式保证公平的市场环境,从而为文化创意活动有效融入文创产业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曹徽,巩艳芬,魏希柱.中国创意城市创意能力评价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2]龚雪.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创意指数[J].开放导报,2012(12).

[3]朱自强,张树武.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4]林中燕,郑大川,黄蕾.闽台文化创意产业联动机制研究[J].东南学术,2014(6).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城市文化产业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