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卡帕之诗

2019-05-24王晴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园林

王晴

摘 要:与传统墓园相比,布里昂家族墓园更像是一个庭园,是向公众开放的纪念性园林,也是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文章通过对意大利布里昂家族墓园的研究,探索现代墓园的造园手法,进而研究现代墓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布里昂家族墓园;造园手法;园林

“墓园”一词源于希腊语“Koimeterion”,意为“长眠的地方”。在西方国家,墓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它不仅是人们追忆逝者的场所,也是游览和亲近自然的地方。为此,本文将以布里昂家族墓园为例进行研究。

一、布里昂家族墓园概况

布里昂家族墓园由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设计。1968年布里昂夫人委托斯卡帕设计墓园来纪念自己的亡夫——意大利实业家布里昂先生。墓园于1978年建成,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桑·维多小镇,约2200平方米,其西南侧为村庄公墓,周边为农田,环境幽静。

二、布里昂家族墓园造园手法

(一)平面布局

墓园平面呈“L”形。在布局上,采用了漫游式的布局,消除了传统墓园中的中轴线,让人能够在园中游走,步移景易。墓园由略向内倾的矮墙围合,园内分布了家族教堂、主墓室和沉思亭三个区域(图1)。在转角处的是整个墓园的中心——主墓室,利用墓园产生的斜线和圆角将“L”型基地的两侧串联起来,通过水体的设计,自然地处理了地形上拐角。墓园共设两个出入口,一个主入口作为公共出入口,供游人参观;一个次入口,方便家族成员祭祀使用,通向家族教堂。精心设计的平面布局产生了富有趣味的游览路线(图2)。

(二)建筑及构筑物

墓园中主要的建筑单体有:家族教堂、家族墓、主墓室、沉思亭和入口走廊。家族教堂坐落于与它呈45度角的方形水池上,通过汀步与水池外的步行草坪相连。进入建筑内部需要穿过一个圆形的拱门,“圆”代表着和谐,同时打破了整个空间单纯由直线构成的尖锐感和生硬感。墙上有数条线性的落地窗,室外水池中的光影透过这些玻璃窗折射进来,使室内变得神秘而梦幻。落地窗另一侧是布道坛,后侧的墙上有多个小窗,打开木制合叶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布道坛上方是金字塔形的,阳光通过顶部的小口洒在布道坛上,充满了神秘感。教堂设有落地窗、天窗、小方窗和地窗,光线可以从各个角度进入,落在教堂内的各种金属构建上,呈现出光影流动的效果。

从家族教堂顺着一条下沉的步道即可到达家族墓,家族墓埋葬着布里昂家族的其他成员。墓室顶部有一条线性的细槽,阳光从这里进入墓室,给墓室增添了几分生机。此处倾斜设计的墙壁使人不得不弯腰在其中行走,从而表达对于死者的尊敬。

主墓室是拱形的,称为Arcosolium(这是一个拉丁术语,源自早期基督教的地下墓穴,重要的人物和殉道者葬于其中,以示尊贵)[1]。拱顶内部镶嵌具有威尼斯特色的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的马赛克砖,当水折射出光线的时候非常美丽。棺木的设计新颖别致,两个棺木相互向内倾斜。斯卡帕解释说:“如果两个生前相爱的人在死后还相互倾心的话,那将是十分动人的”。[2]这个特别的设计将布里昂夫妇二人的情感纽带延续至身后,象征着永垂不朽的爱。

沉思亭位于从主入口进来的方形水池上,通过狭长的走廊来到这里,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沉思亭有一圈可以变化的垂帘,当垂帘收起时,这里是一个绝佳的观景空间;当垂帘放下时,这里变成一个冥想空间,垂帘阻挡了视线,产生幽幽之感。亭中种植的松柏,亭前水面上的混凝土十字架,都在营造着冥想空间的氛围。

入口走廊连接着沉思亭和墓园的其他部分,既是入口空间也起连接作用。墙壁上两个相交的圆形成了框景,此处建筑内部层次丰富,当人们从主入口进入走廊后可以欣赏到如画一般的风景,绿意盎然,完全没有传统墓地的阴沉死寂感。狭长的走廊为了解决采光问题在建筑顶部开了一条细槽,阳光从顶部及圆环中洒下来,形成了丰富的光影效果。此处两个相交的红蓝马赛克砖圆环代表着夫妻双方,象征着夫妻同心。在走廊出口处有黄色马赛克砖的贴边,红黄蓝的经典色彩搭配这个灰色基调的走廊带来更多活力。

墓园的墙垣同样有着精心的设计。四周矮墙向内倾斜,在两面墙的交汇处设计了一个漏窗,产生漏景的效果,人可以从园内望向村庄,使厚重的墙体多了几分轻盈,避免了两面墙直接碰撞的生硬感。由于特殊的角度,此处的漏窗具有单向性,使得园内依然保持私密性。墓园建筑及构筑物全部采用了清水混凝土,灰色的基调符合墓园的氛围,整个墓园看上去和谐统一。为了使墓园氛围更加轻松愉悦,使用了具有威尼斯特色的马赛克砖进行装点。两种材质相结合,让彼此更加精彩。建筑物中大量采用叠涩装饰线,柔化建筑,减少体量感,让建筑整体更有节奏感。交错的圆型图案反复在建筑中出现,隐喻“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三)水体设计

水体经过三处主要建筑,流向沿着游览路线,把整个墓园联系起来(图3)。水体从东南角沉思亭下的方形水池出发,沿步道形成一条直线形的水渠,通过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水池将水引入主墓室,并在西北角家族教堂旁设计了一个方形水池。沉思亭入口左侧是宽阔的水池,从封闭的走廊出来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沉思亭就位于池中平台上。平台附近水面上的十字石板,装饰了黄色系的马赛克砖(西方传统墓园元素)。由沉思亭引出一个长条形的水渠到主墓室,在接近主墓室时,变成两个小圆的连接。直线形的元素,增强了两个建筑物的联系,引导视线。主墓室的水体在大理石拱顶上折射出豐富的光影效果。家族教堂坐落在另一个水池上,粼粼波光通过狭长的落地窗映入室内,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感受。在墓地中添加“水”的元素,使整个墓园富有生机,当人们行走其中时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四)植物造景

“我感到我要追求一个乡村情感,就像布里昂所期待一样,每一个人都会很快乐地来到这里,小孩在此游玩,小狗跑来跑去,所有的墓园都应该像这样。”[3]在墓园设计中,斯卡帕最初的设计观点是创造一个绿荫遍布的花园。园内共有三十余处植物景观,种类丰富。主入口前是一条植满松柏的幽幽小径,长而窄的小路具有很强的引导性,障景阻挡了向两侧的视线,营造出肃静的氛围。主入口处采用攀缘植物,将建筑顶部进行了包围,使建筑更加亲近自然。经过精心修剪的垂枝树形成框景,使视线通向入口内部。主入口处还栽种了数株马蹄莲,象征着布里昂夫妇永恒纯洁的爱。主入口的长廊外种植了一棵红枫,秋季枫叶变红时色彩艳丽。侧入口处也种植了松柏,阻挡外部向内的视线。在家族教堂和沉思亭环绕的水池中均种植了睡莲,家族教堂水池中有为数不多的白色睡莲,而沉思亭水池中则布满了粉色睡莲,两个睡莲池形成了疏密与色彩的对比。在挑空的沉思亭下是孤植的松树,使亭下空间变得活泼起来。主墓室旁种植了数丛半球状的灌木,与流线型的主墓室穹顶形成呼应。主墓室旁还种植了一行玫瑰,表达着美好的精神寄托。墓园四周的矮墙上种植了攀缘植物,附壁式绿植使硬质的构筑物更加柔和。墓园利用大面积草坪和低矮灌木形成开敞空间,给人轻松自由的空间感受。丰富而多样的植物配置在四季中还有时序的更替,夏天会盛开睡莲,秋季枫叶变红,冬季松柏依然长青。

(五)园路与铺地

墓园顺应基地形状布置了“L”型主园路,并在每栋建筑物周围布置了次级路。在墓园入口处与公墓的铺地材料上进行了区分,公墓为硬质铺地,而墓园入口则采用白色石子。入口走廊的铺地是矩形的大理石,从走廊出来经过台阶进入小方砖铺设的下沉园路。主墓室铺地为大理石,家族墓室为小方砖。次入口附近的铺地选用了条状的大理石,通过不同方向的排布形成了新的节奏。

三、结语

东西方的殡葬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西方人更强调死亡的深层内涵,对死亡精神意义更为重视,其墓园也逐渐脱离了传统墓园阴森的氛围,以园林或纪念花园的概念进行打造,在自然环境中融入艺术和传统文化,以营造更加“自然化”的墓园,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现代墓园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Arcosolium [EB/OL].(2018-08-11)[2019-03-21].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cosolium.

[2]徐棋楠.圣维多小镇的琅嬛福地[EB/OL].(2016-05-01)[2019-03-21].http://www.21jingji.com/2016/5-1/zOMDAzMzhfMTM4OTkzOQ.html.

[3]陆邵明.浅议景观叙事的内涵、理论与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3):59-67,209.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猜你喜欢

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北京园林》征稿启示
清代园林初探
我们是新时代的园林人
园林之城——苏州
园林科研所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园林里的中国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