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理念下的现代景观设计研究

2019-05-24康丽淳高杨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节能技术

康丽淳 高杨

摘 要:低碳生活一直是我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低碳理念已经深入到生活中,深入到国家建设等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几年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之中。文章将通过调查社会背景,分析低碳理念的概念从而引出其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例子来阐述低碳景观设计的设计原理和发展趋势,论证了绿色低碳理念的景观设计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景观建设之中。

關键词:绿色低碳;节能技术;城市建设;景观设计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人类提倡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意识和环保需求逐渐提高,低碳生活、低碳景观、低碳社会等低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也从古典的设计逐渐转变为现代设计,想要使景观建设朝着科学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低碳景观设计理念的丰富与实践才是未来社会的根本需求。确保绿色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乃是打造绿色现代城市景观最大的特征,从而建造一个可供人类居住的相对舒适的环境。所以说,低碳理念必定成为未来景观设计的发展理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资源相对短缺致使人类进行了许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由此引出许多像全球变暖、水资源污染这样的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逐渐对低碳环保产生了高度关注。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把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当成发展的第一要事。我国为弘扬低碳理念,从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出发,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的煤炭化石能源;在各个领域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培养和发展能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产品与产业,减少耗能量高的产业使用。

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营造低碳景观已经是社会大众的普遍需求。景观设计是一门“生存艺术”,只有通过科学理性的规划、全方面的考虑、缜密的设计与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二、低碳理念的概念及应用

低碳从某个方面来看就是通过减少碳排放为途径的环保方式。低碳也意味着节能,减少碳排放也就是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的煤炭化石能源,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

低碳理念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从农业低碳化的角度看,植树造林可以吸碳排污,改善生态;从工业低碳化的角度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交通低碳化的角度看,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建设地铁等电力轨道交通;从建筑低碳化的角度看,采用隔热保温的材料,尽量做到自然通风采光。

三、低碳理念下的现代景观设计

(一)低碳理念景观设计的设计原理

要实现低碳景观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使用环保生态的景观材料(包括生产环节、建造方法),设计也要科学合理,体现低碳的消费方式;二是景观要有高效的使用率,贴合人们生活,使人们在使用景观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被引导进行低碳的休闲和娱乐;三是设计时也要考虑景观内在的精神文化,宣扬低碳的行为,从点点滴滴中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占地18公顷,由浦东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改造而来,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应用中都做到了绿色环保,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设计的巧妙在于其水质净化系统,后滩河道的水来源于黄浦江水,黄浦江水水质浑浊众所周知。但是通过水质净化系统,黄浦江水可以在经过堆积的碎石渣墙和各种净水植物的层层过滤后,得到净化,不借助任何现代化设施,而后期维护方面只需要每两到三年更换一次生物净水膜,不需要太多人工成本,可见低碳理念在其设计中发挥的重要性。设计师还考虑到了自然灾害,在后滩公园设计了一种自然的防洪墙。简单来说就是当洪水来时,整个湿地先被全部淹没,缓冲对城市的冲击;洪水退去后,防洪墙再次恢复湿地景观功能,不仅具备功能性,也有了丰富的观赏性,给上海这座喧闹的城市营造了一片宁静的氛围。

在设计每一个景观项目时,也应该对不同地形的特点加以分析,做出最适合这个基地的景观,只有多方面考虑才能做出好的景观效果,还要避免浪费,合理控制成本,这也是低碳环保的一种表现。材料的选择更是低碳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选择材料时一定要反复比对,根据自己的设计合理选择。现在新型材料倍出,有很多新崛起的材料环保且功能丰富,很适合现代化景观设计,但是也不要盲目追求最新潮、最高科技的材料,有时,某些传统的乡土材料,反而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低碳理念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环境通常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类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化时代,这种发展和进步的速度是惊人的,但是在进步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人类妄想“征服自然”的后果就在如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上体现了出来。面对当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改变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将低碳理念根植于人们心中。低碳理念景观设计必然是未来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

四、低碳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应用中的实现和意义

(一)低碳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墙面的绿色低碳节能技术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墙面的绿化,墙面就像是现代城市的外衣,如果外衣不透气或者温度很高,内部也会闷热不堪。而墙面绿化,也叫垂直绿化,就是一种很现代的绿化模式,这种垂直绿化的典型植物之一就是爬山虎了,它不仅美化了现代城市景观的外表面,也优化了我们的居住环境。

我们通常把现代城市分成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地理、不同风向的气候环境,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植物来种植。根据城市日照环境,南面和东面的阳光比较充足,通常选择喜欢温暖阳光的植物种植,例如爬山虎,可以在冬季吸收很多阳光,从而提高城市景观外表面的温度。而北面和西面的日光照射相对来说比较弱,应该选择忌阳光照射、好阴处生长的常春藤或者扶芳藤,它们可以有效地在夏季反射较多太阳光的照射从而减轻现代城市景观建筑外表面的温度。

在进行墙面绿化的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朝向的墙面选择不同的材料,从而达到绿色节约的效果。绿色植物外墙的现代城市温度比无绿色外墙的现代城市温度要低3—5摄氏度。墙面绿化使城市空间多一些立体的绿色,保温隔热且降噪除塵,这些成果表明墙面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比通过高科技的方式来降低城市景观温度更加健康有效。

2.草坪绿色低碳节能技术

草坪绿化是每一份低碳景观设计都会考虑的因素,对于现代城市来说,它也是一项很好的绿化措施。草坪上面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可以有效地在夏季为现代城市降低由阳光照射所引起的高温,既美化了城市又减少了城市的热量吸收从而降低现代城市温度。在冬季,种植绿色植物的土壤层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可以减少现代城市景观的热能消耗。据统计,在夏季无绿色植物覆盖的房间比有绿色植物覆盖的房间平均温度高3.2度,在冬季无绿色植物覆盖的房间比有绿色植物覆盖的房间平均温度低2.4度,由此看来有绿色植物覆盖的屋顶可以有效地调控屋顶表面的温度,这种草坪低碳节能技术对城市现代景观设计的完善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3.低成本、高效益的植物搭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也是一种商业投资,美化城市绿化城市,使城市得以成为一方净土,养育一方人民,那么在建设的过程中,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除了要保证原有的生态种群不受破坏之外,我们也应该做到尽善尽美,做到低成本投入,高效益回收。

园林苗木在现代城市的景观建设中的选择也需要着重考虑地理因素,如北方冬天寒冷,应该选择抗性和适应性强的树,像银杏、松树;而南方四季温暖,则经常选择香樟之类的常绿乔木。

4.雨洪低碳技术的应用

现在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很多摒弃了传统的雨水管理方式,利用现代城市绿地的吸水性来实现雨洪管理,有效减少了每年用来维护传统排水设施带来的费用,真正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同时由于现代城市的建设带来环境品质的提升,人流不断聚集,大型的住宅区和商业区等配套设施相继建设,提高了周边土地价值。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应该避免生搬硬套,每个城市与城市之间都存在差异,针对这种种的不同,每个设计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案。有一个正确的设计思想往往比现代技术本身更为重要。像美国的西雅图,终年雨水充沛,设计师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来妥善处理雨水。又例如德国柏林的波兹坦广场,根据调查显示,广场总面积的19%是水面,每年收纳的雨水约15万立方米。设计师就是通过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来净化雨水,保证水源的健康,同时也作为广场景观存在,达到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二)低碳理念景观设计应用中的意义

现在的人们久居都市,大家都非常向往自然,希望身处城市也可以感受到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巧妙的景观设计是可以让建筑、城市和人和谐相处的。水体、植被除了让人在城市生活中更能亲近自然之外,也会提高城市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低碳景观设计现如今也不只是停留在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上,更是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设计师们不仅通过雕塑、绿化等景观小品传递低碳思想,更是用实实在在的低碳设计来传达低碳的内涵。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已经从生活领域发展到精神领域,绿色低碳的意识也不断渗入我们的思想中。本文通过对低碳景观设计知识的介绍,分析了墙面立体绿化、草坪绿化的优点,探索了雨洪低碳技术在几个设计中的应用,铺垫出低碳理念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基于低碳理念的现代景观设计总的来说更符合绿色环保的需求,可以更好地通过景观设计来打造节约、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节能技术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的研究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规划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