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景观生态化设计
2019-05-24李一鸣
李一鸣
摘 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尤其在人们生活中,公共场合的设计极为重要,以成都地铁春熙站为例。文章从每天人们上下班时车站内是否拥挤和良好舒服的环境等方面,阐述了一个地铁站设计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地铁站的主要功能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使地铁站建筑主体的外观美观,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今,人们对公共空间景观生态化设计还不够重视。
关键词:公共空间;地铁站;景观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和相互交往必不可少的场所,以成都地铁春熙路站为例。成都地铁春熙路站位于成都商业氛围浓厚的著名商业街——春熙路。
地铁站拥有两大商业街交错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的功能,配以周边的广场、高楼大厦等组成体现现代都市各种情趣的景观。运用现代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手法,表现其简洁大方,再种植花草等植物,将建筑、广场与植物结合起来,能够营造一个绿色生态型的环境(图1、图2)。
本次调研采用心理测量方法,笔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春熙路地铁站建筑和周边广场环境以及人们的使用感受进行调查分析并记录下来。为了能够了解真实的情况,笔者通过实际考察和调研分析,调查了人们对地铁站以及周边的广场环境的感受。为了使本次调研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和参考价值,笔者查找了与地铁站设计相关的大量国内外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材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
空间的体量大小依据建筑物的功能使用要求范围进行准确定位的,为了从视觉上塑造时尚、简单、实用的功能和氛围,必须要在空间里相互穿插、交叉、变换等,运用不同的设计艺术手段进行创造和创新(图3)。
本次设计中的项目资料数据,是从在设计网站上与世界各地设计师的交流中得到的。为了解更多的数据资料,笔者在网上收集了许多国内外建筑师关于建筑与植物结合的案例,如建于2015年的马拉加机场建筑的实验点,其持续性已获得西班牙建筑委员会的认定(图4、图5)。再如Triptyque建筑事务所在Harmonia Street的项目,一间“活着的建筑”,房子位于圣保罗西边,一个充满艺术的街区(图6)。
本人将以Triptyque建筑事务所在Harmonia Street的项目,一间“活着的建筑”理念,即“建筑本身就像一个生命体,它会呼吸,流汗,改变体貌”为原则进行设计。
一、地铁站景观设计思路
研究以设计者的视角将地域化设计与地铁站景观设计相结合,总结出因地制宜、设计生成、隐喻、运用现代技术四项设计策略,通过收集素材了解到建筑本身就像是一个生命体,它会呼吸,流汗,等等,在建筑表面覆盖着一层植物层,有利于让建筑融入到大自然中。
设计重点要满足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减少地铁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达到能源自给自足的目的。实际上,这和古人讲的风水是一个道理。坐北朝南、背山临水,其实都是在讲这个。今天,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利用建筑来收集能量,让房屋处于自循环系统中,达到节能目的。在地铁站及周边广场环境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设计方案。
二、地铁站外观设计
地铁站出入口由四部分组成,高约5m,由于地铁站四个部分相连,所以要对地铁站进行一体化的整合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法会使整个建筑体量较大,增加出入口的醒目度,更好地吸引人群。
首先,从外观形态来说,设计灵感来自地铁车厢长方体的形态。对地铁站设计进行外观的整合,根据地铁站出入口的功能对建筑进行分割,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体。同时,对流线型的面进行直线化的处理,增加现代简约感。建筑顶面做了天窗,满足其室内采光的需求。
然后,从建筑立面设计上,设计采用几何形体的拼接,硬朗的线条更加突出建筑的现代化、简约化。更加赋予了轨道交通的文化意义(图7、图8)。
最后,从材质来说,地铁站建筑采用现代建筑常规材料。相较于四川本地的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现代材料的性能和质感更加具有优越性。现代材料的耐火等级和防水防晒防蛀方面都优于传统材料,现代材料更加适合现代技术的操作,更加简洁方便,增加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出入口部分由钢架和钢化玻璃组成,提高采光和装饰特性。建筑立面以钢筋混凝土为基础,搭配植物墙、钢架和着色玻璃。作为地铁站向四周的延伸,花台采用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在现场施工和后期维护更加符合现代建筑的需求。
三、地铁站附属功能区——休闲娱乐区
亲水区主要以户外水景設计为主。户外水景作为一种互动和共享的公共空间,能够提升空间的趣味性。亲水区位于地铁站的西面和东面。亲水区水景的设计寄托着人们对水的一种特殊情感,在上下班的过程中,不妨缓解一下疲劳身心。人景交融,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达到景为人用的设计目标(图9、图10)。
从材质来说,护栏以深灰色钢材和钢化玻璃为主,增加防腐性,更加牢固。公共座椅以木色的长椅为主,固定于地面,采用高新仿制木纹材料,更加耐晒防雨淋。
四、观赏休息区
项目位于成都市春熙路辐射范围,具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又因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包含心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同时包含伦理、本地民俗文化等诸多精神内涵,所以休息区的设计秉承“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思想,营造良好的观赏空间,对景观小品、植物搭配进行设计(图11、图12)。
广场出入口皆由不规则的图形组成,图形中的绿地植物设计较为简洁大方,营造开阔空间,更好地吸引和疏散人群(图13)。
地块中央绿地以草坪为主,搭配乔木和灌木,形成大块可观赏、休息逗留的区域。该区域主要营造静谧禅意的休闲空间,从高到低向四周辐射,通过高低错落的搭配塑造立体的景观空间。
在局部进行平面化处理,以矮灌木为主,配合苦竹,通过对道路的设计在平面上将空间进行几何分割,感受平面设计的独具匠心(图14)。
五、生态技术应用
(一)地铁站墙壁、屋顶绿化的应用
在地铁站屋顶和墙壁部分,笔者运用了“海绵城市”理论(图15)。项目位于商业氛围浓厚的春熙路,人流量较大,上班族每天匆匆忙忙上下班,在这气氛紧张的环境下,绿色植物不仅能缓解身心的疲劳,还能对人們身体和生理健康有好处。
设计中,由于屋顶负荷要求较低,所以可以粗放管理。在地铁站墙壁和屋顶设计中,笔者采用无土种植法。这一方面,施工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屋顶的安全及寿命得到解决。除此之外,在夏季,无土绿化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季,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能源消耗,解决了混凝土导热系数较大、不耐高温的问题。有数据表明,有绿化的建筑比没有绿化建筑的寿命长3倍左右,绿化不仅可以美化保护环境,而且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完善生态系统,使动植物有了栖息之地,满足人类回归大自然的渴望。
(二)地铁站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应用
设计不仅要创造生物生息空间,完善生态系统,更要注重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地球环境。目前,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率最高,技术最成熟。除了屋顶绿化技术以外,在这次设计中运用太阳能技术,在地铁站顶部装有智能太阳能发电系统,作为光与电的转换,可用于照明、电视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运用清洁能源,自给自足,减少地铁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在地铁站顶层,为人们提供了清洁、绿色、可再生的新能源,这样不但方便人们出行,而且有利于生态的保护。生态可持续才是城市建设的长久之计,设计者应该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承担起时代、社会赋予的使命。
在设计中,笔者发现建筑和植物的混搭,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筑体与植物搭配的设计风格,耗能小,又美观,在国内很难见,要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麦克哈.设计结合自然[M].黄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林奇.城市意向[M].方益萍,何小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林奇.城市印象[M].方益萍,何小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顾小铃.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