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畲族民歌的分类及特点

2019-05-24范基慧

戏剧之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畲族民歌

范基慧

【摘 要】我国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平时都爱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劳动累了的时候,人们便用歌声给自己鼓劲加油;自己民族的历史也会被改编成民歌在族内广为流传;在喜欢的人面前通常会用歌声来传达自己的心意;族内有婚丧仪式时也有专门的仪式音乐,民歌已经跟各族人民的血液融合在了一起,畲族人民也不例外。

【关键词】畲族;民歌;曲调特点

中图分类号:J64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056-01

一、畲族民间歌曲的分类

畲族人民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情绪情感、所见所闻、民族传说、历史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改编成民歌,口口相传。这些民歌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历史、传说、生产、生活、礼仪、祭祀等方面,根据内容来划分,可分为以下七类。

(一)历史传说歌。这一类民歌主要是讲述了民族的起源、发展、迁徙轨迹、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篇幅较长,一般为叙事长歌。讲述民族起源发展的有《封金山》《八仙歌》等,比较遗憾的是至少还有数百首族源歌失传至今。反映英雄事迹以《高皇歌》为代表,歌曲内容为畲族图腾信仰盘瓠的传说,全歌约有四五百行,是族内流传最广的民歌。诉说重大历史事件的民歌有《明清大事记》,主要记录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政绩,《末朝歌》则是叙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军阀混战时期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二)情歌。族内的青年男女用情歌抒发想念,表达自己的心意,他们可以按照固定的曲谱演唱,也可根据当时的场景即兴改编。畲族的青年男女通过情歌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感情,诉说对彼此的思念。其中描写男女之间情意相通的有《同心歌》《成双歌》等,描写男女单相思的有《芙蓉歌》《十念少郎》等,借用他人故事或爱情传说来诉说自己爱情的有《董永》《铁弓缘》等。

(三)劳动歌。畲族人民热爱劳动,这类歌曲涉及多个方面。劳动歌涉及多个方面。描写农业的有《种田歌》《作土具歌》等;描写林业的有《点桐歌》《采茶歌》等;描写副业的有《织布歌》《养蚕歌》等;描写渔业的有《织网歌》《捉鱼歌》等;描写家务、经商的有《割菜歌》《扫寮歌》等。他们通过这些民歌来表达遵循季节时令规律和掌握生产知识的重要性,侧面告诉人民丰收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

(四)风俗仪式歌。这类民歌是要在畲族的传统节日或特定场合上演唱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婚俗歌和丧俗歌。婚俗歌是在举行婚礼时演唱的民歌,嫁娶双方要在婚宴前、酒宴中、酒宴后进行对歌,其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两首分别是《借镬歌》和《借锅歌谣》。丧俗歌从内容上分祭奠性和悼念性两种,祭奠性的歌曲是在给死者做功德的时候唱的歌,所以也被称为功德歌。主要的功德歌有《齐声呼》《公孝歌》等;悼念性的歌是葬礼上亲人们为死者唱的哀歌,代表作有《老人阴府行》《守孝》等,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值得注意的是畲族的葬礼上没有哭声,所有的哭声都由歌曲代替。

(五)小说故事歌。这类民歌是歌手们根据汉人的小说、戏曲、故事改编而来的,但作者并未照搬原版故事情节,他们把民族精神有特点地赋予给歌里的主人公,使故事的情节、结局有极强的民族色彩,给了这些故事新的生命力。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被改编,如《白蛇传》《孟姜女》《山伯英台》等,这些故事由于其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故事性强,至今还深受人们的喜爱。

(六)杂歌。这类歌曲大多是即兴编唱,没有固定形式,也不如小说故事歌那么有意思,但是内容却十分丰富,其中囊括天文地理、人是万物等一切你能想象到的事物。常见的有《字歌》《情理歌》《谜歌》《百鸟歌》等。

(七)儿歌。这类歌曲描写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孩子们从会说话开始就要学习儿歌,唱到四五岁时大人们就要教给他们一些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歌曲。这类歌曲对儿童来说有启蒙、教育的作用,畬语中称之为细崽歌,其中《启蒙歌》《学字歌》《细崽百岁歌》等都是其中较好的儿歌。

二、畲族民间歌曲的特点

(一)畲族民歌的歌词特点。畲族民歌的歌词格式分为七言绝句和“三条变”两种,七言绝句讲究一、二、四句同韵,与诗词的格律相近;“三条变”则是畲族民歌中特有的格式,三条是三段的意思,讲究的是只改变第二条、第三条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第三句完全不变,这又与《诗经》的“三叠”相似。衬词也是畲族民歌歌词中的一大特色,他能给对歌者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使其不至于断掉思路,对不上歌,还可以使不押韵的歌词变得通顺连贯。

(二)畲族民歌的曲调特点。畲族民歌基本上以五声调式为主,但由于人们居住地太过分散,导致有些地区会出现四声、六声调式。畲族民歌无论什么题材都只有四句,而且大多都是平行的但乐段结构,每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其中第二乐句往往是第一乐句的重复或模拟,每个乐句下面可分为两个小分句,第一、三分句旋律相同或相似,第二分句可将结构拉长,第四分句有一个小扩充,最后完全终止在主音上。

(三)畲族民歌的节奏节拍特点。畲族民歌没有固定的节拍,很多歌都是复合拍子、散板和复合拍子的结合,节奏也非常随意,形态多变,特点是一音对一词,其中又分为一字一音的“平叙型”,先紧后松的“紧松型”,和先松后紧的“松紧型”这三种形态。

参考文献:

[1]蓝爱君.浅谈畲族民歌的内容[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黄丽群.畲族民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探微[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3期.

[3]洪艳.畲族民歌词曲特点及其关系探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猜你喜欢

畲族民歌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
畲族民歌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十送红军》不是纯粹的民歌
穿花衣 唱民歌
民间艺术视域下的畲族民歌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