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创伤性脾破裂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9-05-24丁鑫良钟建张兆金
丁鑫良 钟建 张兆金
[摘要]目的 探究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接受CT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7日~2018年10月13日我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CT检查显示,51例患者脾脏周围存在新月形等相关低高密度混合影,19例患者脾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等高密度影的,55例患者存在腹腔以及脾周积血的情况;10例患者存在肝损伤,47例患者存在肋骨骨折,27例患者为肺挫伤合并胸腔积液,6例患者存在肾损伤,11例患者存在脑外伤,8例患者存在腰椎骨折,1例患者存在胸椎骨折,1例患者存在肩胛骨骨折,1例患者存在肠系膜撕裂伤。结论 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接受CT诊断,可较好对其脾破裂伤进行诊断和分型,且可将其脾脏周围相关脏器的损伤显示出来,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CT;创伤性脾破裂;诊断
[中图分类号] R65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4(a)-016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T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pleen rupture. Methods From January 27, 2014 to October 13, 2018, 70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pleen rup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ll of them underwent CT examin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CT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1 patients with crescent-shaped and low-density mixed-shadows around the spleen, 19 patients with multiple or single-round circular high-density shadows in the spleen, and 55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cavity and spleen circumference blood condition. A total of 10 patients had liver injury, 47 patients had rib fractures, 27 patients had pulmonary contusion with pleural effusion, 6 patients had renal injury, 11 patients had brain trauma, and 8 patients had lumbar fractures. One patient had a thoracic spine fracture, one patient had a scapular fracture, and one patient had a mesenteric laceration. Conclusion CT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pleen rupture can better diagnose and classify spleen rupture, and show the damage of related organs around the spleen,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diseases.
[Key words] CT; Traumatic spleen rupture; Diagnosis
脾脏处于人体的左季肋部,其具有易破裂的特点,在腹腔内脏中,脾脏是最易受损的器官,若人体的左季肋区受到暴力攻击,则会导致出现脾破裂的情况[1-2]。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影像学检查的方式来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诊断,其中CT的應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且可明确对患者损伤的范围以及程度进行反映,从而为其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3-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接受CT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7日~2018年10月13日我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16例;年龄7~83岁,平均(41.22±3.69)岁;跌倒损伤25例,高处坠落伤7例,棍击伤1例,重物压伤1例,车祸伤36例。纳入标准:①经相关检查确诊;②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严重障碍者;②存在精神障碍者;③伴有其他严重外伤性疾病者;④难以积极配合本研究者。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机为患者实施扫描,其层距为5 mm,层厚为5 mm,首先为患者实施CT平扫,其中69例患者可明确诊断,1例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实施增强扫描时,为患者实施100 ml的碘海醇干预。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经外伤史、疾病症状(存在内出血表现)、腹腔穿刺、腹腔动脉造影、手术等综合检查确诊。观察分析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经CT诊断的结果,主要包括脾脏的CT征象、脾脏组织损伤、CT增强扫描的结果。
2结果
2.1脾脏的CT征象
51例患者脾脏周围存在新月形等相关低高密度混合影,其中38例脾边缘受压明显,13例边缘光滑者;19例患者有脾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等高密度影,其中5例为不规则多发性的低密度影,14例为脾实质内陷低密度影;55例患者存在腹腔以及脾周积血的情况。
2.2脾脏周围组织损伤
10例患者存在肝损伤,47例患者存在肋骨骨折,27例患者为肺挫伤合并胸腔积液,6例患者存在肾挫伤,11例患者存在脑外伤,8例患者存在腰椎骨折,1例患者存在胸椎骨折,1例患者存在肩胛骨骨折,1例患者存在腸系膜撕裂伤。7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中,6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未出现患者死亡病例。
2.3 CT增强扫描
1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描,患者实施平扫显示脾外形正常,其内脏中存在低等密度区,实施增强扫描,显示其为脾内血肿。
3讨论
脾脏中的血液循环较为丰富,其实质是脾静脉与脾动脉间的血窦,质地较为脆弱,因此,较易出现损伤[5]。脾脏血肿,其密度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若患者的血肿较为新鲜,则其密度与脾脏相比较为相似或稍高于脾脏,但是随着时间的迁延,血肿会受到肠蠕动、呼吸运动而出现溶解的情况,血肿水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减少,使得其血肿密度逐渐下降,患者的相关陈旧性血肿则会逐渐变为低密度区,实施平扫干预即可进行识别[6-7]。
为局限性包膜下血肿患者实施CT检查,主要的表现为脾周存在新月形影,为高密度影,其相邻的脾实质部位受压,密度与脾密度较为接近,随着时间的延长,密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与脾的CT值相比较低[8]。对于陈旧性包膜下的血肿,其主要表现为脾外存在半月形的相关低密度影,实施平扫干预,即可发现[9-10]。本研究中,部分患者实施CT平扫干预,仅发现等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显示存在脾外形增大的情况,实施增强扫描,显示其包膜下存在血肿的情况,实施增强扫描,需要注入对比剂,此时患者的脾实质则会出现明显强化,但是血肿并不会强化,因此,可出现新月形的低密度影。患者的脾内血肿,会根据具体受伤程度,表现为斑片状、类圆形的等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影,实施CT增强扫描,显示其血肿未出现强化,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11]。对于脾撕裂患者,其在脾实质内存在低密度的不规则影,部分患者边缘会呈模糊不清状,且同时存在结肠旁沟、脾周、肝肾间隙积血的情况,CT征象较为典型[12]。
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肝周存在的新月形低密度影,主要是脾破裂所致的腹腔积血的CT征象,主要在膈下的相关肝周围较为常见,与患者右侧卧位、仰卧位、肝膈间引力、呼吸运动、腰椎前凸等有关[14]。肝周积液与患者肝包膜下的相关血肿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中肝包膜血肿的边缘并不完整,且肝内的密度为不均匀的状态[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脾脏周围存在新月形等相关低高密度混合影患者有51例,脾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等高密度影的患者有19例,55例患者存在腹腔以及脾周积血的情况;患者的损伤主要包括肝损伤、肋骨骨折、肺挫伤合并胸腔积液、肾损伤、脑外伤、腰椎骨折、胸椎骨折、肩胛骨骨折、肠系膜撕裂伤。CT是非侵入性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为患者实施CT检查,并不会受到腹腔脂肪、肠道气体、导管留置、伤口敷料等的影响,且具有价格合理、快捷方便等特点,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腹穿是阴性者,难以将内脏损伤排除,需要为患者同时实施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CT不仅可直接将血肿是否存在反映出来,且可反映血肿的范围,同时,CT的应用,还可对患者的创伤性脾破裂分型进行鉴别,判断其是否存在腹腔中其他脏器损伤以及积血的情况,对其具体损伤程度进行评估,从而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CT平扫,对疾病的诊断有着一定的价值,但是部分患者的病灶较为隐蔽,且出血量较少,实施增强扫描,可更加清晰地将其病变情况显示出来,CT对于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其准确性、敏感性在95%以上。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CT诊断,也可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对于脾脏存在先天性切迹、分叶以及左肝叶伸展至其脾附近者,会误诊为脾撕裂伤,同时,出现运动或条形伪影,也可出现误诊的情况[14]。
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为脾脏,脾脏可发挥一定的免疫作用,对备解素、调理素等功能发挥,且可发挥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相关功能。若患者的脾脏被切除,会导致其血浆中相关IgM的效价下降,降低免疫功能,能加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患者在出现脾损伤后,及时采取保守干预来为患者实施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学者将脾脏损伤分为4级,即1级,患者存在较小的包膜下血肿或其包膜破裂为局限性;2级,实质内血肿以及撕裂较小,其直径在3 cm以下;3级:患者的脾脏撕裂延伸至其脾门部位,直径在3 cm以上;4级,患者存在血管断裂或粉碎性脾的情况。对于1~2级患者,其在入院时,多数处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状态,若不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为其实施治疗,但是应加强患者临床动态指标的观察,尤其应强化其生命体征的监测。部分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其脾周存在部分血块堵塞或出血量较少,疾病症状并不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情况,从而导致脾脏增大,出现脾原发性破裂,导致其伤口逐渐增加,会出现包膜间隙性以及持续性出血的情况,此类患者的死亡率较高[15]。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CT检查时,若发现存在继续出血的情况,则应采用CT为其实施复查干预,重新对疾病分型进行判断,根据脾破裂的具体部位和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为患者实施治疗。若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年龄较小,则可应优先选择保脾方案为患者实施治疗。对于脾脏破裂严重者,其伴有脾蒂断裂,则不适合实施部分切除术或修补术治疗,此时应为患者实施全脾切除术治疗。
综上所述,CT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可较好对患者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以此促进创伤性脾破裂患者预后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