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

2019-05-24刘降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

刘降珍

摘要: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核心,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时代的教师能力核心,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152-02

Abstract: Teaching ability is the core of teachers' ability.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is the core of teachers' ability in information societ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bility;Promotion strategy;Educational information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通过制定能力标准来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生态,创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校园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力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大体方向和突破口。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确保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1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将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去。但是从整体上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首先,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良好,但资源利用率低。各高职院校在国家、政府等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都已具备,教学的硬件环境和网络化教学平台以及其他相关的软件环境等基本能满足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需要。但是许多教师使用资源的次数少,只是上公开课或者进行信息化比赛时才使用到相关资源,资源如同摆设,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其次,部分教师尤其是教龄较长的中老年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情绪,保守自我经验,不善反思和学习提高,对信息化教学的观念存在抵触心理,影响了其他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这部分教师不愿接受新事物,觉得传统教学模式更好,更容易掌控整个课堂。年轻教师在这些教师的消极影响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热情大打折扣,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竞赛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偏低,影响了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另外,虽然学校开展的相关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讲座很多,但收效较低。各种各样的信息化培训多,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组织不合理,培训模式单一,大多数的培训主要还是以专家讲座为主,讲授的内容要么是高大上的空泛理论,要么是与实际教学脱节的技术操作,而忽视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入整合,致使培训后教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很难结合信息技术去解决。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简单的培训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长远提升帮助不大。

2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2.1 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思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新时期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起引导、督促作用。教师要开展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管理,首先必须从思想上主动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重视信息化教学,主观上接受,行动上支持,才能不排斥、不抵触,去学习、开展并实施教学,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行动,教师从思想上接受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后,要按照学校制定的要求参加相关的培训,并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有机整合,更好地为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职教育信息化进程。

2.2 学校要加大激励措施,激发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热情

学校要根据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各种激励措施,加大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经费支持和奖励力度,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有关信息化教学的比赛,并在评优争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另外,鼓励教师申报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以项目带动学习,以项目带动教学,并给予经费支持。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要改变以往那种传统的评价方式,要向多元化的教師综合能力评价转变,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对教学能力高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可聘其担任校本培训方面的教师,指导其他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

2.3 形成常态化的培训制度,并根据需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目前,培训仍然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策略之一,因此,针对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制定健全的培训制度,分批次分专业对教师进行有关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培训。另外,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包括专家讲座、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网络培训、教师自学等。按照不同年龄层次、专业类别、既往学习情况等将教师分开培训,根据年龄和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信息化教学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既要有全校统一组织的信息化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培训,也要有分专业具体的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培训。对于中老年教师,既要注重教学理论、理念方面的培训,更要注重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除了培训对象要分类外,培训内容更应该分模块层层推进,设置四大模块:基础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信息化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现状与趋势等,帮助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形成初步认知。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主要包括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相关的概念、新技术、信息化教学竞赛的设计案例、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及应用等,帮助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模块则包括网络资源的下载与重新利用、课件的美化与加工、微课设计、慕课开发等,帮助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块则主要是根据不同专业进行具体课程的实践操作。培训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进程、学科发展趋势,及时增减内容。严格的培训制度是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有力保障,完善的提升培训内容体系则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2.4 利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随着对网络学习(e-Learning)的反思和传统课堂学习的回归而逐渐被关注的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理念。它融合了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弥补了两者的不足。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当前信息化大环境下的主流教学模式,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可借鉴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主要有几个优势:其一,扩大受益面。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重,不是所有的集中培训都有时间参与,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突破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既缓解了教师的学习压力,也满足了教师的学习需求。其二,培训方式丰富。混合式学习模式是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以往专家面授的单一方式。其三,沟通方便,反馈及时。因为有网络学习平台的介入,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间的沟通更方便,有什么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短期集中面授培训与网络学习平台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有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短期的培训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长远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它主要给教师提供一个不断学习、深化的平台,让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并得到能力的提升,该平台的内容可以包括:培训资料、案例展示、互动论坛等,帮助教师在集中培训后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利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

3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责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师只有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新时代的学生,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混合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

[2] 魏芬.“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分析[J].经贸实践,2017(19):301.

[3] 滕罕.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0):25-26.

[4]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5] 陈汝冰.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9):99-106.

[6] 赵莹.“互联网+”背景下西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狀及提升途径的分析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56-58.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