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

2019-05-24赵战曲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

赵战曲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仅给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图书馆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对自身服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创新信息服务理念、管理方式、服务模式、服务平台和质量评价标准,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关键词:图书馆;大数据;信息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035-02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服务经历了较漫长的传统文献服务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数字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高校图书馆将迅速朝着数字化信息的方向发展,高校师生不再局限于书本,可能更加喜欢电子信息。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数据处理技术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的发展,也将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的发展[1]。如何采用基于大数据的方法和手段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处理,使师生能从众多图书资源中迅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充分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高质量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之一。

2 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的不足

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一般采取图书外借和图书阅读。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读者获取的信息资源与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存在较大差距。图书馆资源相对丰富,而读者每次借阅书籍的数量是相当有限,图书馆在开放期间用户较多,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服务,造成读者不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2]。

传统图书馆主要是采用数据库作为处理数据的技术平台,数据库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单元和关联数据,无法处理非结构化的数据,传统的数据库分析技术也不能完成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可视化分析[3]。读者难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获取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难以提高,图书馆不能实现以读者需求为中心,不能实时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将迅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建移动数字智能图书馆。目前很多高校都构建了移动数字图书馆[4],并且拥有各种电子数据库的文献以及电子期刊。但由于缺少师生使用电子数据库、电子签的反馈信息,难以推动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有效使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要满足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也要体现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价值。为此,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需要创新发展,以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3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3.1 信息服务理念创新

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也会影响图书馆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手段均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图书馆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以提供高效服务为目标,迅速改进、完善服务体系,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师生用户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2 信息管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数据量大、数据类型丰富、数据结构多样。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会有一些结构化信息数据产生,如图书馆业务系统中的师生借阅信息数据、图书资料入库、出库信息数据等。也有一些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信息和图片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多媒体信息,这些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重复和冗余,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图书馆要结合自身工作,提升云数据平台的收集、处理、保存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要建立数据仓库、进行预处理,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图书馆的管理,挖掘出隐藏在数据中的潜在关联,以更好地为决策分析服务[5]。例如,可以对师生信息、借阅信息、图书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师生的个性化借阅需求,揭示不同专业师生对各类数字资源浏览下载的规律,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作用,为广大师生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

3.3 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图书管理员传统的服务方式是将图书资料归纳、整理,合并成新的信息资源,再将这些资源提供给师生。广大师生获得的图书资源来自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资源,师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服务,不能自主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料。图书馆要基于师生的不同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服务的获取方式进行研究,获取不同师生的借阅特点,按照相关特点进行分类,定期推送有较高针对性的信息,完善的师生阅读模型,根据师生差异提供不同程度的信息服务,从而满足广大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提升图书馆的智能服务能力,如师生在自助服务机上通过扫描身份证就能进行图书的借阅。图书馆要完善各类信息采集、分析体系,对不同师生的信息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主动收集各类信息,开发移动互联平台,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为师生提供图书资料信息服务,打破的传统图书馆的时空间局限性,使广大师生能从大规模数据信息中通过关键词信息,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从而降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压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满意度。

3.4 信息服务平台创新

许多高校图书馆发了移动互联平台,通过移动互联平台实现图书资料的查询,既能能加强读者与图书馆的联系,又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吸引力。图书馆还要创新信息服务手段,整合各类平台中的信息资源,采纳师生的合理建议,主动采集各类数据信息。如教師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平台上分享,扩充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科研人员带来帮助,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不断提高平台的服务能力。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主动提高信息收集能力,扩展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

3.5 信息服务方式创新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简单、服务方式落后。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受到师生人数、借阅量、系统开放时间等方面限制,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满意度会受到影响。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对师生的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以满足广大师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使师生利用网络实时获取信息资源,根据个人需求访问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提高资源的图书馆服务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6 图书情报工作创新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收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图书馆一般只提供常规的信息资料分析与研究服务,而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加倾向于知识服务与战略决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高校圖书馆要以问题为导向,将工作重点从数据分析研究转向问题分析,能够根据师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从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按照不同师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升图书馆的情报分析能力,为读者推送相关信息,要打造出个性化服务特色。

3.7 质量评价标准创新

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忽略了广大师生的评价,将工作重点投在图书资料、文献的收集工作中。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始注重师生的服务满意度评价,图书馆管理人员也需要掌握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从而完善图书馆的服务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和动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对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有效改善图书馆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质量。

4 结语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既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也带来了如何应用新技术的挑战。高校图书馆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对自身服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积极创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服务能力,以满足广大师生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苏新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 41(6):4-12.

[2] 林玉平.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 21(12):168-169.

[3] 张冬梅,刘红芝,戈妍妍.我国图书馆大数据建设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导刊, 2018(11):73-78.

[4] 张勇.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 2017.

[5] 李双玲.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挖掘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7 (11):85-89.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大数据图书馆
图书馆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