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5-24池东阳丁福祥
池东阳 丁福祥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采用心血管药物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均在餐后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通过心血管药物、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可获得较为确切的
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瑞舒伐他汀钙片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7..02
随着居民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1]。中老年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而近年来,该疾病发生群体逐渐往年轻化方向发展。因此,寻求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提升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心血管临床研究学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心血管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50~80岁,平均(65.66±4.85)岁;其中混合性心绞痛40例,恶化性心绞痛30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并签署用药同意书,根据患者用药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对照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分组依据等一般资料对比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立即开展常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硝酸酯类药物缓解机体疼痛,β受体阻滞剂延缓心室重构,另外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血管情况。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00 mg/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25,10 mg/片)10 mg/次,1次/d。2组药物均在餐后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
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前、用药后记录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用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总有效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是否出现肌痛、上腹部疼痛、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
1.4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通过《心血管疾病疗效评定标准》综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成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级别,主要体现如下:(1)显效:经过用药后,患者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以全面正常显示;(2)有效:经过用药后,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心电图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T段倒置的情况;(3)无效:经过用药后;患者各项临床体征、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与用药前对比无明显差别,或者更加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作分析统计,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x2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
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在用药前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心绞痛时间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用药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2例上腹部疼痛,2例呕吐,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中1例上腹部疼痛,2例呕吐,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不良反应对治疗无明显影响,停药后均能自行缓解。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方面,是造成患者死亡及发生MACE事件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2]。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并发症及MACE事件发生多等基本特征,特别是大部分老年人均患者心血管疾病,即便是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也有较多的患者由于心血管疾病造成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心血管疾病治疗前期,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具有极高的有效性,但因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在极大程度上依赖药物,长时间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疾病康复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心血管疾病还可以通过创伤性手术(如冠状动脉造影术级支架植入术等)开展治疗。但是,老年患者是疾病高发人群,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大的创伤,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通过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往往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通过联合两种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药物,该药物采用竞争性的方式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并把细胞内部羟甲戊酸代谢,阻断羟甲戊酸代谢途径,明显减少细胞中胆固醇合成情况,促进患者机体血脂含量明显降低。他汀类药物以天然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常见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药物,瑞舒伐他汀钙片不但能够发挥血脂调节的效果,还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并发挥保护神经以及抗炎的效果[3]。阿司匹林是常见的心血管药物,能够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瑞舒伐他汀钙片与阿司匹林在机体中作用位置以及作用机制并不相同,联合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治疗协同的效果得到全面发挥。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对照组用药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95±0.25)min、(4.15±1.11)min,数据显示,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8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用药安全性较高,与王艳松[4]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临床采用心血管药物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 舟,宗尧庆.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4):42-43.
[2] 石永光.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06):100-101.
[3] 趙 明.分析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3):17-18.
[4] 王艳松.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3):81-8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