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妾妇之道到婆媳文化

2019-05-24苏露锋

华声 2019年3期
关键词:婆媳诸侯媳妇

苏露锋,70后,媒体人,一心两用,亦文亦书,汉字的意蕴美和形态美,皆不忍割舍。读书愈多人愈惑,忙里偷闲偶露锋。

近日,有位家長看到女儿初二的语文课本,肺都气炸了,“无违夫子,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这样的句子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注释和课后的练习题,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他认为,这是宣扬“顺从丈夫是妻妾之本分”的落后思想,毒害当代青少年。

其实这位家长误解了。此话源自《孟子·滕文公》,在这篇对话录中,有人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孟子却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因此,他们不过是小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意在批判一味顺从、在权和利面前毫无原则的嘴脸。

孟子极力批判的“妾妇之道”,却被历代专制王朝奉为圭臬,将其引入社会政治生活,成为专制社会维系等级制的规则,维持皇权统治地位和国家机器的运转。历代王朝法律中关于抗旨、大逆、大不敬、犯上等条款,使一切下级望而生畏。臣子对皇权、下级对上级的敬畏、驯顺、服从,成为下属的最高道德信条和言行准则。正如郭沫若在《荀子的批判》中所言,“这样的一片妾妇之道,汉以后有不少的太平宰相正靠着这种方术的实践而博得了安富尊荣”。

古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一些人在穷时尽顺从之态,达时却飞扬跋扈,杂文家柏杨称之为官场的“婆媳文化”现象——苦命“媳妇”熬成“婆”后,不但不优待苦命的“媳妇”,反而比原来的“恶婆”更凶暴地虐待“媳妇”,以从心理上进行补偿。这里的“媳妇”,其义与前面的“妾妇”相同。

隋朝幽州总管燕荣,性情严苛残暴,对左右官员常常鞭打,每次以一千鞭为单元。曾经在路旁见到荆棘,命人砍下制造刑杖,然后用人体作试验。挨杖者诉说无罪,燕荣说这次等于预支,以后有罪时可以抵消。那人想,反正可以免刑,不久真的犯了罪。燕荣说,没有罪还打,何况有罪?照样杖打。

元弘嗣调任幽州长史,成了燕荣的下属,他很害怕,坚决辞职。皇帝特下令给燕荣:元弘嗣如果犯的罪要责打十鞭以上的,要先奏报批准。皇上有明令,燕荣不敢违背,于是派元弘嗣监收仓库粟米,如果颗粒不够饱满,或扬起来仍有谷皮的,立刻处罚,虽然每次鞭打,都不满十下,但一天之中,甚至打三四次。双方怨恨日深,燕荣索性逮捕元弘嗣,囚禁监狱,不准家人给他送饭。皇帝实在看不下去,命燕荣自杀。

深受醋吏之苦的元弘嗣,按理说应该体恤下属和民众,等他熬到接任燕荣的官位后,却比燕荣的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每次审讯囚犯,都要用醋灌入犯鼻中,或者摧残其下身。皇帝委派他负责监造战船。各州派去服役之人都备受他的折磨。他令官兵督役,使丁役们昼夜站立于水中劳作,劳工们“自腰以下,无不生蛆”,死者无数。

燕荣、元弘嗣是极端例子,但“婆媳文化”在古代官场普通存在。古代社会是等级社会,人人处于等级中的特定地位,除皇帝外,其他人每个人既是“主”又是“奴”——在上级面前是“奴”,在下级面前是“主”。历史学家刘泽华将其概括为“主奴综合性人格”。

“主奴综合性”既是人格特点,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定位。与其相匹配的是,自卑自贱、顺从驯服、阿谀奉承和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交织在一起的观念与文化,遍布整个社会。其源头是权力崇拜和权力压迫。

猜你喜欢

婆媳诸侯媳妇
春秋——诸侯争霸的擂台赛
西周金文所见周天子对诸侯臣属的聘问之礼
烽火戏诸侯
婆媳冲突性话语中回应策略的语用分析
电视类型的话语生成与运作:以婆媳剧为例
娶个媳妇过大年
一直未变
关于婆媳剧热传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