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9-05-24陈晨
陈晨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使用α-硫辛酸、甲钴胺以及前列地尔进行联合治疗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8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的方法和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联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病患则采用α-硫辛酸、甲钴胺以及前列地尔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病患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病患治疗的效果;观察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使用α-硫辛酸、甲钴胺以及前列地尔进行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
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2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而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也有所增加[1]。在临床上,糖尿病通常伴随着相关的并发症,而周围神经病变则是其中的一种[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在临床上会出现感觉以及运动神经方面的异常,会对病患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病情严重时还会导致病患出现残疾,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对病患的病情进行控制,本文研究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使用α-硫辛酸、甲钴胺以及前列地尔进行联合治疗的相关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8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的方法和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男21例,女19例,年龄56~69岁,平均(62.5±2.1)歲;观察组中有男22例,女18例,年龄56~68岁,平均(62±1.8)岁。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病患在其入院之后则对其血糖的数值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病患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进行控制,同时要配合相关的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进行治疗,让病患的血糖能够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并对病患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的症状进行积极的治疗。对照组病患使用甲钴胺以及前列地尔联合进行治疗,甲钴胺的使用剂量为1 mg,对病患进行静脉的推注,而前列地尔的使用剂量为20 μg,对病患进行静脉滴注。而观察组病患则在使用甲钴胺以及前列地尔进行联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α-硫辛酸进行治疗,α-硫辛酸的使用剂量为
600 mg,对病患进行静脉滴注,一个疗程的时间为两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为,当病患自觉的症状消失,腱反射的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神经的传导速度增加数值在5 m/s以上或者是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表示治疗显效;当病患自觉性的症状以及腱反射的症状有所好转,其神经传导速度的增加数值在4.9 m/s以下表示治疗有效;当病患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表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主要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计量的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的资料使用%表示。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对比
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例数为21例,治疗有效的例数为17例,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例数为17例,治疗有效的例数为13例,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75%。通过对比发现,两组病患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
观察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2.5%;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5例,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12.5%。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糖尿病所导致的并发症当中,周围神经病变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在临床上,该种并发症包括多种周围的神经病变,其中又以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型多发性的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目前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具体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有可能是多种因素而导致的,但是大部分学者任务是病患长期处于对血糖控制不恰当而引起的代谢方面的异常,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絮乱以及微循环的障碍而引起的。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病患的血糖进行良好的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概率。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使用了α-硫辛酸、甲钴胺以及前列地尔这三种药物对病患进行治疗。其中
α-硫辛酸是线粒体生物能酶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因此,是唯一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的一种天然和全能的抗氧化剂,因此会具备独特的抗氧化功能。该种药物能够跟氧自由基发生相关的氧化还原的反应,并且能够对氧自由基进行有效的消除,同时又能够对谷胱甘肽的含量进行提高。同时,
α-硫辛酸还能够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进一步的降低,从而对高血糖所导致的内皮衍生超级化的因子以及一氧化氮的异常情况进行纠正,能够跟金属离子形成相关的螯合物,对脂质的过氧化现象进行抑制,从而让病患营养神经的血管血流量增加,并提高神经的传导速度,对蛋白质的糖质化起到阻断的作用,最终达到缓解神经性疼痛的目的。而甲钴胺则是维生素B12的一种衍生产物,主要是能够作用于神经的细胞,并深入到神经的细胞器当中,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神经组织当中的蛋白质、核酸的代谢以及脂肪等起到促进的作用。而前列地尔则是一种PGE1脂微球的制剂,能够对微血管的扩张起到增强的作用。
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病患治疗的效果;观察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使用α-硫辛酸、甲钴胺以及前列地尔进行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晓丹,屈 丹.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0):
50-52+56.
[2] 王 燕.硫辛酸、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21-12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