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常见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防治措施

2019-05-24郑海涛刘国英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养猪业耳病活疫苗

郑海涛 刘国英

猪常见重要病毒性疫病(猪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病原、症状、病理、诊断和防治措施。猪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病原分为7个类型,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鼻端、蹄部、乳房皮肤等部位发生水疱和糜烂,蹄壳脱落;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病毒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

1高度传染性疾病

1.1猪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病毒分为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保护。酸和碱对口蹄疫病毒的作用很强,1%~2%的烧碱是良好的消毒剂。食盐对口蹄疫病毒无杀灭作用,盐腌肉中病毒能生存1~3个月,其骨髓中的病毒能生存半年以上。在自然情况下,污染的垫料、饲料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至数月之久。潜伏期1~2天,主要表现跛行,口腔黏膜、鼻端、蹄部、乳房皮肤等部位发生水疱和糜烂,蹄壳脱落。仔猪可发生心肌炎,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病死率达60%~80%。口蹄疫无严格的季节性,但冬春季节多发。病死猪鼻镜、唇内黏膜、齿龈、舌面上发生大小不一的原型水疱疹和糜烂病灶,个别猪局部感染化脓,有脓样渗出物。猪口蹄疫苗有灭活疫苗、灭活浓缩苗(Ⅱ)、合成肽疫苗3个类型,要根据国家防治方案实施免疫,使用与流行毒株高度匹配的疫苗品种,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使用猪O型口蹄灭活浓缩苗(Ⅱ)效果较好。仔猪断奶前后(28~35日龄)进行首免,间隔2~4周加强免疫1次。种猪采用定期免疫接种,间隔3~4个月加强免疫1次。每年10月份以前,存栏生猪免疫2次以上;疫情形势严峻的时段,间隔2~3个月加强免疫1次。免疫剂量:每头仔猪免疫1~2毫升,种猪每头免疫3~4毫升。接种时,个别猪出现注射部位肿胀、减食、精神沉郁等均属正常现象;若发生患猪倒地、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过敏反应,应立即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进行救治。免疫28天后开展免疫效果评价。

1.2疾病的治疗是不科学的

在我国的猪育种中,由于生长环境和饲养方法的不同,猪所患疾病的类型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国养猪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方法不科学等。猪病确诊后,治疗结果直接决定了猪的成活率,但对猪流感、猪丹毒等易感染的疾病,治疗方法不科学,严重影响了生猪的成活率和繁殖规模。同时,对于脑脊液等严重传染病,治疗方法的缺陷不仅影响猪的存活率和*感染的规模,而且危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健康,导致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

1.3诊治机制不完善

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确保养猪业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基础。研究我国养猪业的疾病类型,分析养猪方法,对控制我国养猪业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养猪业还存在诊断和治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养猪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疾病。诊断和治疗机制的缺陷会影响到猪疾病的及时检测,有效的准确的诊断和准确的治疗,并将影响猪育种的健康发展。同时,诊断和治疗转移的延迟和延迟,极大地影响了猪的生存率和控制。疾病传播的规模之大,阻碍了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2猪瘟

2.1临床发病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是养猪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病猪的尿粪便和各种分泌物都含有病毒。猪瘟病毒对外部环境抵抗力不强,生石灰、烧碱、氯制剂、碘制剂都能使其灭活。

潜伏期5~7天,病猪体温升至40.5℃左右、稽留不退,耳、四肢、腹下等处的皮肤呈现紫红色出血斑块,指压不退色,眼常有脓性分泌物。粪便初期干结、后期腹泻,常带有黏液和血液,急性病例多在开始发热后4~7天死亡。怀孕母猪有流产、死胎、木乃伊等现象。近年来,典型猪瘟病例比较少见,多为猪瘟和其他疫病混合感染,疫情复杂,临床诊断困难。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現大理石样病变。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全身浆膜、黏膜、心脏、膀胱、胆囊、扁桃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出现梗死,脾不肿大;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见“纽扣状”溃疡。不同品牌猪瘟疫苗,抗原合量存在差异;抗原含量高、添加耐热保护剂的疫苗,免疫效果相对较好。免疫时间:仔猪25~30日龄免疫1次,60~70日龄加强免疫1次;初产母猪配种前1~2个月免疫1次;经产母猪断奶至配种前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免疫3次。免疫剂量:仔猪每头次免疫1头份,种猪每头次免疫1~2头份。临床发病,每头次紧急免疫2~4头份猪瘟疫苗,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免疫21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2.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毒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生猪生产中的主要疫病之一。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人工感染潜伏期4~7天,自然感染一般为14天。母猪表现精神倦怠、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及弱仔,少数猪耳部发紫肢体麻痹等神经症状。早产仔猪在几天内很快死亡,大多数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站立不稳、猪耳和四肢末端皮肤发细。育成猪双眼肿胀、结膜炎、咳嗽、流鼻水甚至脓性鼻涕。皮肤潮红或耳、口鼻、股内侧有红斑、出血点。3~5天可传遍整个猪群。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脏大面积充血水肿,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部分猪肾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脆,有瘀血现象,脾肿大。个别有消化道胃黏膜大面积充血、出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两种,弱毒活疫苗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对幼龄仔猪、怀孕母猪,超剂量(10倍)免疫均无副反应,疫苗安全有效,疫苗保护期4~6个月。初生仔猪2~4周龄免疫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3~6周免疫1次,经产母猪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外购猪隔离3~5天,再实施免疫。

结语猪病的治疗和诊断是当前中国养殖业的重点之一,也是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养猪业的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诊断方法的改进和进步,确保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尽快建立养猪业的诊断和治疗机制,以更好地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提高养猪业的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156333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青龙山农场畜牧渔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养猪业耳病活疫苗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2020年养猪业盘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猪蓝耳病的防控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业的应用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