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海天间
2019-05-24
航空工业沈阳所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聚焦战略,决胜攻坚,奋力开创研究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航空工业沈阳所”)成立于1961年8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最早的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战斗机的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自建所以来,先后承担了歼-8、歼-11、歼-15、四代机以及无人机等五大系列共40多个航空武器装备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实现了从二代机、三代机向四代机的延伸,从陆基飞机向舰载机的跨越,从有人机向无人机的拓展,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
航空工业沈阳所成立于1961年8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最早的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战斗机的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设有15个航空重点专业领域、130个二级专业方向,涵盖了飞机设计、试验验证和技术支持三大类。批量装备部队的战机已经成为我军战术体系中的高端主战装备,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所设计手段先进,试验设施完备,拥有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电磁环境效应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新型功能结构设计与验证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国内领先水平的实验室。研究所现有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800余人。
共和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开拓者徐舜寿、黄志干、叶正大等为研究所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长期工程实践中,研究所培养出了一支以顾诵芬、管德、李明、李天、杨凤田、孙聪等六位院士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航空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向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输送了1000多名科研和管理人才。“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等一大批航空科技工作者在这里留下奋斗的足迹。航空工业沈阳所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
建所58年来,航空工业沈阳所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成果奖达580多项。其中,四型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先后荣获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航母工程建设重大贡献奖、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航空工业突出贡献单位等多项荣誉。
技术创新让“飞鲨”刀尖炫舞
“飞鲨”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战斗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一项开疆拓域、由陆地走向海洋的伟大工程。在项目研制之初,没有研制规范和技术体系可遵循,也没有设计基础和使用经验供参考,诸多关键技术尚待突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纵观航空史,舰载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国外舰载机研制过程中的坠毁事件触目惊心,事故频频发生,至今无法避免。当时,美国记者称此为“刀尖上的舞蹈”,足见其精细再精细之13秒的惊心动魄。
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面对坎坷崎岖的艰辛与困难,总设计师孙聪带领“飞鲨”研制团队发奋图强,从零开始,从零碎的资料里悟,从失败的案例中找寻规律。岁月变幻,不变的是航空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一个个全新的设计方案、一次次挑战的试验试飞、一项项关键的技术攻关,让原来的“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
为确保这“生死13秒”的生而不死,有效避免事故和灾難, “飞鲨”团队耗尽心血潜心研究,突破了一道道难关,创下了一个个奇迹,闯出了一条条新路,圆满完成了“飞鲨”舰载机的设计,竖起了中国战机研制新的里程碑。
舰载机和陆基飞机在空战或执行对地任务时目的一致,差别在于机场的不一样。航母起飞/着舰跑道长度仅为陆基机场的十分之一。在如此短距离的跑道上,要使飞机在气动布局设计上产生足够的升力,并通过现有的手段进行精准的预测,特别是恶劣海况下航母不时地俯仰、摇摆、升沉运动交织着舰首、舰岛引起的复杂舰艉流场,使得这一过程更加复杂。这是舰载机设计的一大难点。
在气动布局设计上,研制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舰载机增升装置的设计,首次针对舰载机的升力特性开展了气动力的科研试飞,首次针对复杂海况下的舰艉流场开展了大视场的流动测试。每一次的研究方案讨论,每一次的设计与测试,每一笔的布局设计,都承载着舰载机的安全,更承载着飞行员的安全。
没有懈怠、没有抱怨。大山里、大海上、设计室内,几百个日日夜夜的通宵达旦, “飞鲨”研制团队成员们用心血与智慧进行着气动布局的精心设计、稳定操纵的精准分析、起降控制的精确设置。他们,只为“飞鲨”滑跃离舰那一瞬间腾起的一飞冲天,只为“飞鲨”精准钩索那一刹那演绎的刀尖炫舞,只为飞行员的安心与安全,只为祖国的安宁与和平。
舰载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飞机尾端的拦阻钩。一般看来,只要拦阻钩能钩住飞机就成了,可是钩住了飞机,飞机的其他部位能否扛得住?除拦阻钩本身的性能之外,跑道上几道拦阻索的位置、性能等都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需要反复计算并最终确定科学准确的数据。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泰山。舰载机着舰的10余秒里,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飞鲨”采用滑跃起飞,即借助上翘的斜甲板实现离舰起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起落架经历了什么?如何在整机试飞前预测滑跃起飞过程中起落架的受力?如何在试验室模拟起落架的滑跃起飞过程?这些问题都是舰载机起落架设计必须解决的。“飞鲨”研制团队经过充分论证,借助新型仿真手段,大胆创新试验模拟方式,开展起落架试验以及关键技术攻关,全新研制了起落装置及拦阻钩系统,最终满足了舰载机着舰和起飞的严格设计要求。
舰载机的着舰速度显著高于陆基飞机,导致起落架着舰时所受的冲击力巨大。同时,舰载机在海洋环境下工作,要求舰载机的起落架既要十分结实、又要很轻巧、非常耐腐蚀。这就对结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艰巨的考验,研制团队提出了在国内研制新型高性能、耐腐蚀材料的目标,并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不断失败、不断尝试中历时三年,终于突破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高强度、耐腐蚀材料的技术体系。经过一系列试验的考核,确保安全可靠地应用在“飞鲨”的起落架上,为舰载机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使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国内材料研制技术水平。
“飞鲨”舰上起降成功,不仅成功实现了我国在舰载战斗机领域的技术突破,同时还锻炼出了一支有知识、有技术、能打硬仗的高水平研制团队。
“双轮驱动”助“飞鲨”放飞海天
航空工业沈阳所坚持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精准发力,提出从战略项目、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五个维度”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瞄准未来装备和技术发展方向,统筹布局,以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激发技术创新活力。沈阳所瞄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组建先进技术研究室、设立“博士工作室”,筑牢创新高地。王向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航空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设立“飞鲨奖”,对在技术攻关、型号项目研制和产品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团队和个人予以重奖。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力度,制定创新人才发展规划,在职称评聘中为预研和创新人才单设职称评审组,畅通创新型人才成长渠道。推行“三航”人才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修订预先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做实“创新生态圈”等管理模式,为新概念、新原理、新产品等探索性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强力推行“强项目”管理,变革了长期沿袭的科研管理架构。探索建立任职资格管理体系,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
党建文化为“飞鲨”提供保障
航空工业沈阳所党委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航空工业“1122”党建工作体系要求,坚持“抓党建、把方向、带队伍,扬正气”工作思路,全面融入重点型号研制和研究所转型发展。
所党委以提升党组织组织力为目标,以“5P”党务督导为抓手,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巩固、提升的“三步走”工程,创新开展型号民主生活会、星级党组织量化考评、党建共建等载体活动,强化了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促进了以歼- 15飞机为代表的多项国家政治任务圆满完成,以高质量党建工作促进的型号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航空工业沈阳所全面落实航空工业文化建设规划要求,坚持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聚焦中心任务,突出思想建设和文化宣传两条主线,推动型号研制与型号文化建设同计划、同推进,全力做好重大典型选树和宣传,讲好航空故事、一所故事,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航空工业沈阳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導,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部署,着力抓好“提升经营质量、干好型号任务、深化科技创新、推进精准管理”等四项重点工作,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聚焦战略,决胜攻坚,奋力开创研究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