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结合“背景下综合康复体系的实践与探究

2019-05-24解成红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康复儿童

解成红

特殊教育实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旨在采用教育、医学、综合康复训练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提高特殊儿童生存质量,使他们重新走向社会。我们多年来积极开展“医教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研究、开展特色课程,着重注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力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初期,老师们对“医教结合”的认识还停留在低水平上,甚至对一些具体的实施工作还有畏难情绪。于是全体教师对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实验工作进行了多次研讨,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多次赴省内外考察学习,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探讨,将外出学习成果与大家进行分享,集中学习和常规性制度化学习已成为学校常态。大家一致认为,实施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

安达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实验工作小组,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主任和骨干教师全部吸纳进来。两年来学校还先后组织承办绥化市特殊教育工作推进会,安达市“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研讨会。并在全校逐渐构建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理论框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医教结合带动一切工作的氛围,这为实施医教结合实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安达市教育局与卫生局签订合作协议,安达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基地设在学校,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康复社区工作站,为学校乃至全市的残障儿童提供专业、便捷的服务。学校聘请安达市医院康复科主任为驻校指导医生。同时,驻校指导医生、教导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家长等组成协作干预小组,具体负责学生的入学鉴定、综合评估、制订个训计划、指导家庭康复等。学校运用录像、照片以及康复记录等多种方式全程记录孩子的康复和教育过程,坚持集体活动和个别评估相结合、教师观察和家长访谈相结合、教育方法和医学手段相结合,不断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学校早在2009年就成为我省首批国家改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教学环境项目学校。当年,新建了2000平米的教学楼,建立了集体语训室、体育康复训练室、感统训练室等多种功能教室,购置现代化康复设备,完善教育教学设施。2011年—2017年,学校又筹措420万元资金,建立了专业的测听室、言语矫治室等功能教室,添置了多台现代化、专业化的评估、训练设备,从环境改造到设备更新,进一步为医教结合的具体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

学校注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更注重康复技术的应用与更新。在学校实验康复训练不断发展的6年多时间里,从模仿过渡到用理论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力求对特殊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加大校本研修力度。学校每周都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医教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发放学习资料,撰写学习笔记。每年不定期聘请专家到学校讲学,从理论上讲述了医教结合的先进理念,

还深入课堂,带领一线教师,对集体课及个训课进行示范教学。走出去,学校先后共派20多人次教师分批到北京、上海、南京、山东等地培训,并多次参加黑龙江省组织的“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培训。通过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参与实验的专业化水平,把学到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现实的教学与康复训练中,使学生受益匪浅。

学校目前有近20名从事康复教学工作的教师,运动康复教师3名,通过体育、感统器材及肢体按摩进行康复训练;言语语言康复教师10名,他们能熟练使用启音博士-言语矫治仪这个治疗工具,对本校的言语发育迟缓、言语障碍的儿童进行言语矫治;绘画治疗教师2名,通过创造不同肖像、画不同场景和自发性绘画及团体绘画,改善学生的注意力、情绪,提高沟通技术及挖掘内心内容;音乐专业治疗教师3名,以“医教相容”为原则,利用音乐这个媒介,结合音乐康复治疗仪和多种不同打击乐器,铃鼓、铝板琴等,开展适合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听力专业教师1名,可利用测听室对儿童进行专业听力评估与检测,现在可以说他们都能非常专业、完全独立地开展评估与训练工作,由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将理论知识、设备操作与康复技能有机地整合起来,促进了学校康复工作的大幅度提高和普通教学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管理组成员有分工,又有合作,在激发个人潜能的同时,又集中了团体智慧和创造力,充分展示出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并且培养了勇于进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学校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康复教学,从实践的层面充分证明了医教结合所倡导的言之有理、操之有物、行之有效。医如何介入教,关键还在课堂上,游戏是儿童生命最本真的色彩,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是一个在学校课堂中开展医教结合的很好载体。运动游戏的作用不仅能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认知、语言、社会行为、生活自理等能力,有利于不良行为与情绪的矫治,我校开展的小组课程,由在校教师设计,以游戏为主,其中一类是以发展粗大运动能力为主的游戏项目。《打高尔夫球》这个游戏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可以进行走、跑、持物等动作的训练,发展学生四肢的力量和协调能力。还有一类游戏课程是以发展精细动作为主的游戏项目。如,使用珠子穿项链、手链,既锻炼手指灵活性,还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注意的持久性,手眼协调能力和食指、拇指的对指练习,也为训练儿童拿笔写字埋下伏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进行了康复训练。

学校设置了诸多生活情境角区——情境教学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感知觉、生活适应能力,对儿童发展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宗旨就是教师将学生引入或带入一定的场景中,从而帮助儿童学习语言,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开展教学和引导之前教师应先做的是环境的创设。如主题教学“超市”,老师带领学生到角區超市,亲身感受生活,引导儿童认识超市里的各种物品,如饼干、面包、牛奶、苹果、橘子……再就是可以引导儿童自己拿钱买喜欢的零食,这样既对儿童进行了语言训练,还使儿童学习了生活交际,最重要的是,儿童对情境教学感兴趣,玩得高兴、学得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学校为家长提供康复培训,引进特殊儿童医教结合的先进教育理念,给特殊儿童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提高家长的康复技能,让家长逐步成为康复训练的参与者,因为家庭是特殊儿童与社会交流的中介,家庭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可能直接成为了特殊儿童的障碍,如果不对特殊儿童家庭进行指导,改变他们固有的观念,医教结合最终目的终成一纸空谈,因此,对特殊学生家庭进行指导,也应是教育的一部分。

2011年开始,学校在“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理念引领下,在学校康复实验中运有1+X+Y(集体康复+个别化康复+家庭康复)康复训练模式指导下,通过6年的探索,已有聋儿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多名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有多名聋生佩戴了助听器,大大提高了特殊儿童自身的言语能力。

以“医”为主还是以“教”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和医学康复一样,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康复训练)”,并已成为必然趋势,医学与教育独立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而医与教两者互补、相辅相成,为特殊儿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服务模式,必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中去。

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以往以教为主的理念的深入,导致目前学校师资队伍普遍侧重教授知识,对技术层面的康复医学手段掌握不够,所以强化教师队伍多方面技术培训已成为师资力量建设的重点,只有把康复医学知识与教育思想、内容深度融合,才能真正促进特殊儿童不断接近常态,真正实现特殊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达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康复儿童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