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
2019-05-24郑磊
郑磊
摘 要:高校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改革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提升高校班级团组织活力、凝练班级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当前普通高校的工作情况,对高校班级团支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如何构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班团一体化工作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校;团支部;班委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4-0159-01
一、班级团支部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班团工作界限不清
高校班级工作事务一般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安排,部分教师对某项事务具体由团支书或者班长来执行往往取决于团支书和班长的能力,由能力强的承担主要工作职责,使得班团工作没有清晰的界定。另外,从日常班团工作的范畴来看,班委会工作与学生自身利益更加紧密,因此很多团员认为班委会的重要性高于团支部,造成团支委在班级中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2.工作體制机制不健全
高校许多班级在开展班团工作时,存在班团工作割裂的问题。同时,部分团支部平时工作落实不到位,对“三会两制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到位,进一步弱化了团支部在班级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得高校班团一体化工作运行机制未能真正构建。
3.班团活动形式单一
很多班级班团活动采用教导式、上传下达式等,形式单一、内容空洞,对团员的吸引力不高,导致团员对班团一体化的认可度较低。同时,很多班团活动还存在“重娱乐、轻教育”的现象,在活动的设计策划上完全为了娱乐大家,教育意义荡然无存,未能对团员起到真正的思想引领作用。
4.团干部工作力量薄弱
一般高校班团工作由辅导员兼任,由于辅导员本身日常事务较为烦琐,导致高校团干部人员力量配备不齐,阻碍了班团一体化工作进程。另外,高校基层团支部支委一般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组成,面对新时期团工作的新标准、高要求时,力量显得较为薄弱,同时部分基层团干部本身存在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班团一体化工作的推进。
二、构建班级团支部一体化运行及作用发挥机制对策研究
1.进一步厘清班团工作职责
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团支委和班委会的工作职责和内容,确立团支委在班级中的政治核心和管理核心地位,团支委主要负责班级团建事务,而班委会作为班级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在团支委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各项学风建设、文体活动等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2.规范基层团组织的组织生活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基层团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制定出台《基层团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对团支部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主题团日活动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推动班级团支部工作朝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基层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高校要以团支部活动为切入点,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不断增强广大团员对团支部活动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高校要开展活力团支部申报立项工作,激励广大团支部开展活力提升工作,进而稳步推动班团一体化工作。
4.加强班团干部队伍建设
班团干部队伍是开展班团一体化工作的关键,要按照习总书记对团干部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的要求,对班团干部开展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培养,要深入实施“青马”工程,以团校、班团干部培训班等为主要载体,重点开展党的理论、团的知识以及团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强化班团干部对班团一体化的意识,为推进班团一体化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贺煜星.“协同理论”指导下的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模式研究[J].才智,2018(22).
[2]秦涛,康玮.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班团一体化建设研究[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