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德育渗透
2019-05-24路玲
路玲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部编本)是一本关于法律教学的教材。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宪法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教材围绕宪法所规定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处理自己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教材中,宪法是贯穿通篇的精神核心。通过通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制度;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我国国家机构的职权,理解国家用宪法来保障公民相关权益的必要性与措施;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加深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而探究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一、以宪法为切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
本册教材以宪法知识为载体,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公民自身对于自己主人翁精神的认定、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厘清、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观念的形成、懂得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是教材对学生提出的渗透性要求,也是学生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教材通过法律知识从培养一个融入社会群体的公民个体角度来展开教学,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懂得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国情现实,在此基础上不断积淀成一种自我的价值观念。
第一单元是国家意识教育。强化宪法的权威性,确认宪法的至高无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因此,增强主人翁意识尤为必要。这不仅是对自身地位的确认,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实施的有力保障。
第二单元重在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其他法律规定的是公民的具体权利与具体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积極履行义务,是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本单元重在让学生厘清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做合格公民。
第三单元主要是国情教育。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政治、经济等相关制度,了解我国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白我国国情,理解在这样的国情下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行使自己主人翁的权利的,从而建立制度自信。
第四单元重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教材中,一些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拓展空间等栏目呈现了宪法的法律法规条文,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对宪法的详细认知,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学生传递法律的边界信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权利的享有必须要以承担义务作为前提,并且,权利的行使必须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不得侵犯他人、社会、国家的权利。“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授权必须为”“法授权利不滥为”,作为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好公民,怎么用好自己手中法律授予的权利,这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也是一种规则意识和底线意识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法治观念,使学生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过程中、参与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中,懂得有分寸、有进退、有秩序地采取行动。
二、以法律为底线,渗透道德教育
本册教材突出了法治教育的主题,全篇介绍与宪法有关的主体知识。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更高境界的法律,在此基础上,本册第四单元做了相应的价值提升,意在让学生在具备法治精神的前提下把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对公平正义的践行融入对法治观念的教育提升中去,这体现了我国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起来的基本理念。强调法治的强制性,同时也落实德治的必要性,既弘扬法治观念,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把底线意识与价值意识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行其然。我们的教育教学让学生认识了法治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法治的观念、德治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信仰,从而自觉去践行所学的内容。本册教材在编写上一方面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也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批判、反思的精神,从而渗透德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