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标语背后的红色故事
2019-05-24王锡堂
王锡堂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长94厘米、宽86厘米的包袱皮,长得普普通通,粗布质地。在岁月的浸润下,褪去了陈旧的灰白色,已经无法分辨原来的颜色了。但包袱皮上用毛笔书写的“六项注意”却依然清晰可辨。
最早的红军战士多是农民和旧军队的士兵,自由散漫,经常有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1927年10月22日,毛泽东率部离开酃县水口,向井冈山挺进。在江西遂川大汾,突然遭到肖家璧靖卫团的袭击,部队被冲散,很多战士又累又饿,见到路边的红薯,扯起来就吃,还有一些战士不听指挥,拿着百姓的东西就走。
当天,毛泽东率团部和一营的二连、特务连来到了荆竹山。深夜了,毛泽东还在思考当天发生的事情,并随后挥笔在纸上写字。
第二天早上,毛泽东把部队集合起来,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马上就要上井冈山安家了,大家一定要遵守纪律,把群众关系搞好,脱离了群众,我们就站不住脚,军队没有群众就会像鱼没有水一样。”接着,毛泽东向全体指战员宣布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老百姓的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1月5日,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帮助建立了中共遂川县委和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對部队再次提出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稻草;三、说话要和气;四、买卖要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4月下旬,朱毛会师成立红四军后,部队供给困难,士兵成分也变得复杂,严重违纪行为时有出现。特别是某团三营司务长因诈骗群众被处决案件的发生,使毛泽东深感不安。他指示军部在小井办了一次小展览,展览馆就设在小井的一个店铺里,没有照片,也没有多少文字,只是摆着一些战士和百姓常用的东西。讲解员通过摆着的一把军号和几根针、几条线、几个红薯、几双鞋子、几块银圆……说明“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和它的重要性。通过一块门板、一捆稻草、一个破坛子、一个破碗……向战士解释上门板、捆稻草、损坏东西要赔等六项注意的具体内容。
随着展览的举办,一首“红军纪律歌”也在部队中唱响:“上门板,捆稻草,房子扫干净。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人东西要还清。”一次展览,一首“红军纪律歌”,一声惩腐枪声,在全军产生了强烈反响,从此,部队面貌大为改观“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成为全军官兵的自觉行动。
特殊标语背后,体现的却是红军严明的纪律,这也正是红军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 / 陈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