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19-05-24霍英杰周红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4期
关键词:食心虫陕北中耕

霍英杰 周红

大豆是植物蛋白质主要来源,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满足人们身体的健康的需要外,大豆的固氮作用,对提升地力、减少化肥污染也有很好的效果。我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随着以大豆为原料的豆油和豆粕在市场中逐渐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大豆振兴将如何推进,种植技术难题如何解决?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1我国大豆发展现状

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巨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进口,200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全球大豆第一大进口国,这种对国内大豆生产需求依存度偏低的情况,不利于国内大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引导大豆生产,增强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大大豆种植面积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我国实施了大豆复兴战略计划,农业结构不断调整,2016年至2018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三年恢复性增加,最近两年的种植面积已经恢复到800万公顷以上,大大促进了大豆品种和生产环节优化。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今年要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给予生产者补贴,从这个信息可以看出,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有望持续增加。

2陕北地区大豆种植技术

2.1品种选择

陕北地区大豆品种多样,但容易受区域土壤、热度、风、水、光等因素的变化而影响大豆生长效率。因此,在品种选择时,应结合区域生态类型,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本地品种。如:陕北佳县推广的“连架条、鸡腰白”品种等,提高大豆播种质量。

2.2整地播种

2.2.1由于在土壤结构中大豆根系、根瘤上虚下实的直根系作物,在大豆土壤含水量上升至20.0%以上且土壤容质量在1.28g/cm3左右,可保证大豆良好发育。因此,应结合茬口,结合当地生产条件、生态特点,进行灵活运用。并以翻耕深度为12.5cm为标准,合理整地翻耕,以降低草害、病虫害发生概率,达到熟化土壤、蓄水保墒的目的。

2.2.2在播种前期,应剔除虫蛀粒、小颗粒。并在种子表面喷洒1.55g钼酸铵配置成的溶液进行拌种。在大豆种子表面钼酸铵溶液阴干后,可进行种植。由于陕北地区多为山旱地,在大豆种植期间,大豆种植人员可以充分考虑区域气候、地形、大豆品种等因素,采用宽窄行穴播的方式,进行大豆种植布局的合理设置。即每公顷播种大豆30.0kg,留苗在100000-101000株/公顷之间,保证大豆高产高质。

2.3水肥管理

2.3.1大豆对水分具有较高的要求,在陕北旱地仅可依据降雨进行水分供给。因此,为提高大豆种植墒情,可以利用秋季、春季两季深翻耕,以充分吸收秋季、春季雨雪,保证大豆正常出苗。为保证大豆盛花期水分充分供给,可根据区域经济条件进行水利设施的构建,降低大豆花荚脱落率。

2.3.2在肥料种类选择期间,可根据区域土壤肥力,确定肥料施加数量及类型。如:在山旱地大豆种植期间,考虑到大豆的固氮特性,适当施加磷肥可以达到以磷增氮的效果。

2.4除草

为避免蔓生草、牵牛花等杂草肆意蔓延对大豆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在大豆生长发育时期,可进行三次中耕除草作业。首次中耕除草作业需要结合间定苗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作业主要在盛花期进行,而第三次中耕除草作业则是在大豆结荚完成后。针对顽固杂草,可以在大豆播种后72h后,采用45%乙草胺1500mL/公顷,兑水400kg/公顷,进行土壤全面封闭处理。或者在大豆豆苗生长至3片复叶、各类杂草生长至四片叶期,采用12.5%精禾草克1120mL/公顷与20%虎威800mL/公顷混合物,与700kg/公顷水均匀混合后,向大豆田内杂草叶面均匀喷施。

3陕北地区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3.1陕北地区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陕北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的病害为大豆灰斑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防治时,可依据大豆种子重量的0.25%的45%多菌灵,进行拌种,从而降低大豆灰斑病发生概率;而对于大豆霜霉病,由于大豆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幼苗、叶片、籽粒,可在大豆种子发芽后生长出第一片叶子时,在大豆轮作的基础上,采用38%乙磷铝可湿性粉剂,以大豆种子质量的0.25%进行拌种。在大豆田间出现发病后,采用甲霜灵780倍液,以41.5kg/公顷,向大豆叶面均匀喷洒,降低大豆生长期间霜霉病发生概率。

3.2陕北地区大豆虫害防治技术

3.2.1在陕北地区大豆食心虫、蚜虫、根蛆为主要害虫,其具有发生量大、危害重的特点,对大豆豆粒完整性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根据具体害虫生长特性,综合农业、化学、物理等防治方法,降低害虫对大豆植株的威胁。其中,针对大豆食心虫,由于大豆食心虫飞翔能力较弱且食物性质较单一,可在土地翻耕的基礎上,在距离前茬大豆田一千米以内距离进行轮作种植,以降低往年食心虫对当年大豆豆荚啃食危害。

3.2.2在农业轮作的基础上,可以在食心虫卵高峰后72h,喷洒光谱性杀虫剂,或者采用80%敌敌畏药剂熏蒸,提高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

3.2.3在大豆蚜虫防治过程中,由于大豆蚜虫主要集中在大豆苗生长点位置,可选择七月中旬,利用38%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配合4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2g/公顷、8%溴氟聚酯乳油17.5mL/公顷,兑入45kg水后,进行均匀喷施。

3.2.4在大豆根蛆防治过程中,基于大豆根蛆主要对大豆幼小根茎危害的特点,可利用33%多福克大豆悬浮剂0.33g,与85kg大豆种子搅拌均匀,堆放72h。将大豆种子均匀摊开、晾晒,以降低大豆根蛆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大豆种植质量与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为此,应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气候变化,优先选择本地优质大豆种子,从大豆播种、土地翻耕、水肥处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构建完善大豆质量控制体系,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稳定大豆优质生产,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促进优质粮食工程计划的实施。

(作者单位:718000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猜你喜欢

食心虫陕北中耕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
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研究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