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的一体化建设思路与实践
2019-05-24张学林洪晓彬张新环段红彩
张学林 洪晓彬 张新环 段红彩
摘 要:文章以“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材、参考教材”一体化为研究内容,以应用型本科课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改革为研究载体,探讨如何将一体化改革理念实践到教材中。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一体化改革;实践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体现教学法与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我校“五进”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证。
1 教材研究与改革的基础
1.1 教材研究的背景
目前,适合应用型本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材数量较少,且质量良莠不齐,存在有的教材全篇講原理,没有相应的实验与之配套;有的教材有实验,但实验与理论不相适应;有的教材部分内容比较陈旧;有的教材内容编排不适合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等问题[1]。
1.2 近年教材编写的研究
(1)部分教材编写以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为范式。
该范式的教材有3点共同特征:①框架为“概述+分层介绍+[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新技术介绍]”,其中中括号内容为各教材可选内容。②教材编排采用“章+节+知识点+练习+[本章总结/知识拓展]”体例,其中,中括号内容为各教材特色内容。③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教材上没有与之配套的实验内容[2-3]。
(2)部分教材编写中突破谢希仁教授教材范式,形成“课程名+主动式教学法+教程”的范式。
在部分教材编写中常采用主动式教学法,如案例式教学法[4]、任务驱动式教学法[5]、项目引导式教学法[6],如表1所示。
(3)教材编写自2017年后掀起“慕课版”“一体化”“立体化”等教材编写形式新潮流。
新潮流的产生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手段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互结合的“纸质图书+在线课程”的时代。慕课版教材是将知识点呈现在纸质图书上,在网页上用一种短视频讲解知识点,它是这个时代的初级阶段[10]。一体化教材是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参一体化”融为一体的编写形式,它是这个时代的当前阶段。立体化教材是教材从纸质形态走向电子形态,将文字、图像、语音、视频、动画等媒体融为一体,将自主学习、学习质量监控、教学考核融为一体,可在计算机或智能设备上存储和使用的一种编写形式,它是这个时代的高级阶段。
1.3 教材改革的基础
厚积薄发,酝酿改革。2009年发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于2011年编写了计算机网络课程讲义,于2016年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7年上半年向学校申报并立项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编写项目,2017年下半年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并立项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一体化改革与实践”课题。
2 教材改革的目标、具体改革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材改革的目标:以审定后的课程指导性文件为依据,编写一部融合3个一体化为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一体化教程,建立与之配套的课程教学文档资料。
具体改革内容:(1)基于“课程服务专业、专业服务学习者”的思想,重新审定课程的逻辑位置、作用、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实验条件等指导性文件。(2)拟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模式,探讨“教、学、做”一体化。(3)拟将学术型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优化整合,探讨“理、实”一体化。(4)根据教学实践和学习者用书实情,探讨“课程教材、参考教材”一体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教师如何通过项目去引导和教育学习者,学习者如何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并提高专业能力。(2)如何将既有体系化知识重组,形成“必需、够用”为度的理论知识,再进行相应实验实训锻炼,并有效完成学以致用目标。(3)破解以往任课教师希望学习者通过辅导教材拓展知识和能力,但学习者对此不领会、不热情的实情,探究一部学习者不需要辅导教材就可以拓展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材。
3 教材编写的思路与框架
3.1 教材编写思路
从实际应用出发,从工作过程出发,从项目出发,以近网、组网、用网、管网为主线,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提高”四轮驱动,在理论阐述方面,保留知识树结构,通过层次递进,以“必需、够用”为度,按照工作过程来组织和讲解知识。
突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围绕着做,通过项目和任务驱动,使学习者在学中做、做中学。
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实践轻理论、有理论无实践、有实践无理论等教材现状,破解课程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两张皮的现象,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载体合二为一,实现“理、实”一体化。
全书设有6个学习情境、14个项目、35个任务。每个学习情境设立若干项目,每个项目以若干任务驱动。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层次递进,循序渐进等原则。学习者能够通过项目学习,根据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任务,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练习,从而实现“教、参”一体化。
3.2 教材编写框架
(1)学习情境1:走近计算机网络。
本情境旨在引导学习者走近计算机网络世界。要想走近抽象而又真实的计算机网络世界,就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没有这个基础,是无法“走近”,更谈不上“走进”。因此,设计情境一内容时,就考虑了由网络技术基础和通信技术基础两个项目组成。
(2)学习情境2:构建局域网。
本情境旨在引导学习者组建局域网。局域网是构建复杂网络的基础,是初学者易感知、易实践、易掌握的知识。情境2是将情境1里抽象的基本概念,走向学习者感知的阶段,同时奠定了情境3的网络互连的基础。
本情境由局域网、无线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等3个项目组成。其中,项目3分解的知识点涵盖局域网的定义、组成、分类、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IP地址及其计算、组建局域网等内容;项目4分解的知识点涵盖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组建无线局域网等内容;项目5分解的知识点涵盖交换机的概念、原理、功能、分类、基本配置,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原理、配置等内容;项目3中设计4个任务,项目4中设计2个任务,项目5中设计3个任务。
(3)学习情境3:构建互联网络。
本情境旨在引导学习者进行网络互联。网络互联是指将各种网络通过网络设备,使其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为此,设计两个项目,项目6是实现局域网间互连,项目7是不同网络连接互联网。其中,项目6分解的知识点涵盖网络互联的原因、网络互联的类型、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原理、路由器的基础知识以及配置等内容;项目7分解的知识点涵盖广域网的概念、广域网的组网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等内容;项目6中设计2个任务,项目7中设计3个任务。
(4)学习情境4: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情境2和情境3的内容实质就是实现网络通信,要想在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就必须将服务器安装到网络上,使其发挥通信协调与管理、资源共享。为此,先安排上述2个情境的学习,以便知识正向迁移至本情境。
本情境旨在引导学习者安装与配置网络服务器。设计2个项目,项目8分解的知识点涵盖网络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分类、以及几种典型网络操作系统介绍等内容;项目9分解的知识点涵盖服务器的功能、技术、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服务器的选购等内容;项目8中设计3个任务,项目9中设计5个任务。
(5)学习情境5:网络管理及安全。
情境2至情境4,通过组建网络和服务器的工作,实现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但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异构性越来越高,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对网络系统进行管理,那么就很难保证网络的服务功能。本情境基于此,设计4个项目,项目10分解的知识点涵盖网络管理的功能、网络管理资源的表示、网络管理协议、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网络故障的诊断、常见局域网故障、以及网络维护等内容;项目11分解的知识点涵盖网络安全研究的范畴、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与实现、访问控制与设备安全、以及网络攻击与防卫等内容;项目12分解的知识点涵盖防火墙概述、防火墙体系结构、以及防火墙技术等内容;项目13分解的知识点涵盖VPN概述、VPN的特点、VPN的处理过程、以及VPN的关键技术等内容;项目10—项目13中各设计2个任务。
(6)学习情境6:网络规划设计与综合布线。
设计本情境有两点考虑:①网络工程专业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为综合布线先导课程,加上其专业基础课程属性,因此,设计本情境是为后续课程开设铺垫。②对于非网络工程专业,设计本情境有利于拓宽网络知识。
(7)拓展知识的安排。
拓展分3类:①层次上拓展,如项目13的内容是VPN,而拓展知识是SSL VPN。②内容上拓展,如项目6的内容是网络互联,而拓展知识是路由器的性能指标与选购。③前沿知识的拓展,如项目2的内容是通信技术基础,而拓展知识的量子通信概述。设计拓展知识是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提高四轮驱动”构想,是不断引向学习者朝更深更前沿的方向学习,是貫彻落实专业基础课本质属性的体现。
4 本教材的使用—灵活用好“自主”特色
4.1 教师使用本教材
教材通常是各学校的教师按照知识内在的联系,根据自己或团队的教学经验,结合课程实验条件,编写了各自特点的教学书籍。在教学实践中,年轻或经验不足的老师,往往较难把握教材的难易度、深浅度、新旧度、取舍度、关联其他课程度。使用本教材的老师,要注意以下3点。
(1)选用前,做好“3情”研究。研究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定位,即校情,明白课程是为培养什么类型和层次的学习者服务;研究学习者的自身情况,即学情,掌握学习者的群体特征、专业、兴趣、已开课程、有无关联后续课程;研究课程教学大纲,即课情,掌握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环境和条件。
(2)教师根据校情学情,依据教学大纲,自主选取若干项目或任务用于组织教学,设计部分项目或任务供学生自主学习。
(3)教师不要直接使用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要通过3轮以上同课程教学,才能较好把握教材的度。
4.2 学习者使用本教材
学习者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校的学习者,一种是社会的自学者。前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全力以赴教学计划中的学习项目,有余力的学习者可自主选取感兴趣的项目或任务;后者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价值取向,自主选择学习的项目或具体的任务。学习者在使用本教材时,均要理论联系实践,突出“做中学”。
5 结语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教学,融入在项目里,分解在任务中,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采用“理实”一体化,解决了理论教程和实验教程两张皮的现象,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采用“教参”一体化,基本实现了教材在手,无须参考教材的局面,既节省了学习者寻找零散知识的时间,又节省了学习者购书的经费,还有利于环保。计算机网络技术一体化教程,正是上述“一体化”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丘洪伟.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实践计[J].电脑迷,2016(4):136.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7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技术[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张学林.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123-124.
[5]王旭红.”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刍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9(4):119-120.
[6]张学林.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164-167.
[7]张学林.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8]彭梅.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式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9]杨云.WindowsServer2012网络操作系统项目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10]甘勇,尚展垒.C#程序设计(慕课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