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土资源为主线,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构建课堂

2019-05-24薛美娟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吴江乡土教材

薛美娟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材必修版主要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教材编写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教材理论性的知识既是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的总结。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乡土资源联系在一起,还原知识的本来面目。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我在《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中深度挖掘乡土资源,然后通过主题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通过一个个主题探究的形式加以呈现并突破。在讲授过程中一环扣一环,有水到渠成之势。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也让学生感悟生活,内化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生活的欲望。

一、以乡土资源为主线,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导入新课

在讲授本框内容时,正好赶上学校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我以此活动为契机,展示了一些图片。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然后我就以此为背景,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关于吴江的传统文化,你们知道多少?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沸腾起来。特别是有的学生是新移民,对本地的文化尤其感兴趣。吴江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戏剧文化、丝绸文化都成为学生谈论的内容。有的学生还提及附近的人文景观,如柳亚子故居、退思园等。甚至还有学生提及他们经常吃的小笼包、生煎等。吴江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吴江西南部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东北部水域广阔,是渔业生产的天然基地。吴江的历史要从距今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算起,可谓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色彩。课上,我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吴江的宣传片《水梦春华 乐居吴江》。该宣传片以较大篇幅着重再现了吴江历史,通过对吴江文化特点的细微捕捉,在镜头中融入水乡的人文地理等元素,通过一个个富有诗意的镜头构筑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吴江。从具体的乡土素材中,学生逐渐明白了传统文化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进一步掌握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以乡土资源为主线,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框教学重点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只有化解了教学难点,才能突破教学重点。在化解教学难点时我引入了关于同里的“过三桥”习俗的材料。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俗称“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既小巧玲珑又古朴典雅。旧时同里人在嫁娶时要在鼓乐声中抬着花轿“过三桥”,此风俗被历代继承了下来。如今,“过三桥”已成为同里旅游的一大亮点向广大游客开放,在增加本地居民收入的同时也在弘扬和践行传统文化。在呈现素材后,我提出问题:这则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对于吴江同学而言,他们并不陌生,很快从材料中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鲜明的民族性;从材料中的“此风俗被历代继承了下来”这句话看到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二——相对的稳定性。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这一教学难点,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吴江的某些传统习俗能不断顺应时代变迁而发展,那么,是不是我们这边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做到了与时俱进?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有些在讨论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有些则在思考我们有哪些传统习俗。我随即展示了往年春节期间居民燃放烟花爆竹之后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于雾霾,学生也是深有感触。雾霾不仅影响空气透明度、能见度,也是引起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的重要因素。在给出材料后,我让学生思考:传统节日固然要庆祝,但这样庆祝节日是否可行?通过师生交流和辨析,学生深切体会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效应是双重的,要从辩证的角度对待传统文化。

著名教育思想家徐特立说:“教学最好是从实物的观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教科书中去,使教科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政治教师要利用学科特色,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有效地开发和挖掘乡土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以乡土资源为主线,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结束新课

在本框中,教材安排了一个辩论环节是为了引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相关内容,即“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你能够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吗”。在教学中利用富有特色的乡土素材,通过設置探究活动来调动学生,使他们能够把已有的生活认识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认知和新的观点。于是,我就采用了宣传片《水梦春华 乐居吴江》中提到的吴江的建设规划这段内容。当前,吴江东边是古镇的不断开发与改造,西边是太湖新城的建设,就松陵城区而言就有“东整、西进,南拓、北融”战略。古镇在开发的过程中会出现开发性的破坏,在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可能被破坏的文化更多。如何处理好财富与包袱的关系,是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以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卷34题作为切入点。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提出问题:吴江已是一个富裕之帮,文化之帮,智慧城市,乐居城市,曾经的“随波逐流”,如今已扬帆起航,请你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书写一下吴江的未来。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对这一框进行总结,也能很自然地引出下一框。作为吴江未来的建设者,学生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发言,他们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热爱家乡和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怀。学校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素养养成的重要媒介。我以乡土资源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人修养、社会关爱、爱国情怀的形成与培养,切实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

中国地大物博,这不仅指中国物质资源丰富,人文历史资源也很丰富。我们所熟悉的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滇黔文化,其中涉及的语言、文字、服饰、风俗习惯等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方面。所以,每种文化里面要挖掘的内容实在太多。回望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自己对本土资源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要利用本土资源打造特色课堂。

猜你喜欢

吴江乡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