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谦小传

2019-05-24韩林合

外国哲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维也纳学派

韩林合

洪谦(1909—1992,外文名Tscha Hung),又名洪潜,号瘦石,祖籍安徽歙县,生于福建。在东南大学读法学预科时,他发表了一篇讨论王阳明的文章。康有为看到后,很欣赏,遂约他到上海天游学院见面,并推荐他跟随梁启超学习。后来,梁启超又介绍他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跟随阳明权威宇野哲人学习。但是,因生病,他只在日本待了半年便回国了。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预科旁听了一年,受到梁启超和梁廷灿的细心指导。

1927年,梁启超推荐洪谦到德国耶拿大学跟随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倭铿(Rudolf Eucken,1846—1928)学习精神哲学。到德国后,他才知道,倭铿已经于前一年过世。不过,他还是决定留在耶拿大学学习。在那里,他选听了物理、数学、哲学方面的课程。在此期间,他涉猎群书。赖欣巴哈(H.Reichenbach,1891—1953)有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著作给了他以深刻印象。于是,他决定转学到柏林大学,以便能够聆听他的课程。由于他的兴趣主要放在哲学上,赖欣巴哈建议他到维也纳大学随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学习。1928年,洪谦来到维也纳,成为石里克的学生。石里克建议他首先将数学、逻辑和物理学好。于是,他先后听了汉恩(H.Hahn,1897—1934)的数学课、埃伦哈夫特(F.Ehrenhaft,1897—1952)的物理课、卡尔纳普的数理逻辑课。哲学方面,他只听了石里克、魏斯曼(F.Waismann,1896—1959)、克拉夫特(V.Kraft,1880—1957)的课。

从1930年开始,洪谦应石里克之邀参加石里克小组即所谓“维也纳学圈”或“维也纳学派”(Wiener Kreis)的周四讨论会。

1934年,在石里克的指导下,洪谦写出了题为《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性问题》(Die Frage der Kausalität in der neuen Physik)的博士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该论文曾经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海森堡审阅。洪谦在论文中清楚地阐述并强有力地捍卫了石里克的因果观。

毕业后,洪谦继续留在维也纳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6月22日,石里克不幸被一个精神病患者枪杀。洪谦遂于1937年初回国。1938年,奥地利自愿合并到德国。维也纳学圈的活动不得不终止,其核心成员先后流亡到英、美等国。

回到北京以后,洪谦受聘为清华大学哲学系讲师。1940 至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任教授。从1945 到1947年,在牛津大学新学院任研究员,写成《石里克与现代认识论》(Moritz Schlick and Modern Empiricism)一文。1949年该文发表在美国著名哲学杂志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之上。1947年,他又回到中国。1948 至1949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7 至1945年、1948 至1949年,洪谦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讲授维也纳学派的学说,重点介绍石里克的哲学观点。这期间,他在《思想与时代月刊》上发表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1942年第15期)、《石里克的〈普通认识论〉》(1943年第24 期)、《维也纳学派与现象学派》(1944年第35 期);在《哲学评论》上发表了《维也纳学派与玄学问题》(1943年第8 卷第3 期)、《或然性的逻辑分析》(1944年第9 卷第1 期)、《论“新理学”的哲学方法》(1946年第10 卷第1 期);在《科学概论新编》(正中书局1948年版)中发表了《维也纳学派与现代科学》;在《学原》上发表了《康德的先天论和现代科学》(1947年第1 卷第6 期)。

1944年底,以此前发表的文章为基础,洪谦编写了《维也纳学派哲学》一书。1945年,该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89年,该书由北京商务印书馆修订再版,另外加上了《维也纳学派与现象学派》《论“新理学”的哲学方法》《康德的先天论和现代科学》三篇文章。)

1951年,洪谦转任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直到1965年。此后,他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

1955年,洪谦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卡尔纳普的物理主义批判》一文。1957年3月,他与教研室同仁编写的《哲学史简编》出版。同年5月和6月,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不要害怕唯心主义》和《应该重视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康德的星云假说的哲学意义—读〈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的一些理解》;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介绍马赫的哲学思想》。1958年3月,他在《光明日报》的哲学副刊上发表了《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评介》。

在以后的20年中,现实条件不允许洪谦继续深入地研究他所热爱的维也纳学派哲学。因而,他只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编译工作上来。在他主持下,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先后编译出一套《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古希腊罗马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1 版;1961年以后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第1 版;1961年以后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20世纪60年代,洪谦还主编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1 版)。

197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安排洪谦、唐钺、宗白华等共同选译马赫的《感觉的分析》中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有关的部分。1975年,节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文革”结束以后,洪谦与唐钺、梁志学合作,将全书翻译出来。1986年,商务印书馆将其作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之一出版。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现实条件又允许洪谦继续其维也纳学派哲学的研究了。这时,他的研究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像20世纪40年代以前那样,满足于单纯地介绍石里克的思想,而是着力于梳理维也纳学派成员及其相关者之间的观点上的分歧,以及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阐释。他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含在如下文章之中:《克拉夫特哲学简述》(《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 版)、“Wittgenstein and Schlick” (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Wittgenstein Symposium)、“Moritz Schlick und der logische Empiricismus”(Grazer Philosophische Studien, vol.16/17, 1982)、“Remarks on Affirmation(Konstatierungen)” (Synthese, vol.64, 1985)、“Ayer and the Vienna Circle” (The Philosophy of A.J.Ayer, edited by L.E.Hahn, 1992)。

为了让国人全面、真实地了解维也纳学派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洪谦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主编了《逻辑经验主义》论文集。该书分上下两卷,先后于1982年和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9年又以合订本形式再版。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为基础,洪谦主持编译了《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遗憾的是,此书直到其逝世后才出版。

进入80年代以后,洪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除了经常会见来访的外国哲学家以外,他还多次出国访问。1980年,他参加了在奥地利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维特根斯坦哲学讨论会,并访问了维也纳大学和牛津大学王后学院。1982年,他到维也纳参加国际石里克和纽拉特哲学讨论会,并再次访问了牛津大学。1984年,他到维也纳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1986年,他应邀到东京大学访问。1988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讨论会,并到香港大学做学术访问。

从1979年起,洪谦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他也曾兼任牛津大学客座研究员(1980、1982、1984年)和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1986年)。1981 至1992年,他担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7 至1992年,与国际友人一起创建中英暑期哲学学院,并担任名誉院长。

1992年2月27日,洪谦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

洪谦逝世后,英国《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等多家著名报纸均发表了长篇讣告。

猜你喜欢

商务印书馆维也纳学派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商务印书馆120年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商务印书馆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