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城墙,一方巍巍大中华的印章

2019-05-24杨帆朱媛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期
关键词:都城长安城印章

文 / 杨帆 朱媛

历史

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力强盛,从都城长安出发,一条蜿蜒曲折的陆上丝绸之路直抵地中海各国,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与遥远的西方文明紧密相连。西安城墙,如加盖在丝路起点上的一方印章,见证了出使西域的浩荡商队荡起的黄沙,聆听过鸿胪客馆中久久萦绕的异域驼铃,送走无数绫罗绸缎、琉璃瓷器,迎来一车车满载的石榴和胡桃。在城墙的守望下,长安完成了经济、文化、手工、乐舞的大融合,成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跨越千年的兴衰沉浮,多少伟大的城堡灰飞烟灭,唯有西安城墙,作为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垣建筑,以它的厚重身躯矗立至今。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拨开历史的尘埃,一瞥尘封在岁月长河中,城墙那悠久绵长的轮廓。

时间追溯到公元582年,隋开皇二年,“大兴城”拔地而起,而后唐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兴建了宏大的“长安城”,唐长安城周长约36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其结构和格局都达到古代都城建造的顶峰,规模是古罗马城的五倍。能工巧匠们就地取材,用黄土分层夯打,夯筑时还安放了永定柱和维木,与夯土联合严密。最底层用黄土、石灰和糯米汁搅拌夯实,干燥之后坚若磐石。

如今,您还能在西安城墙含光门博物馆中,看到一段留存至今的夯土墙。盛唐时期,含光门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方。进入含光门,连接着含光门大街,向北直抵宫城。含光门大街的东边,坐落着鸿胪寺和鸿胪客馆,也就是唐朝的“外交部”和“国宾馆”。唐代所有的外事接待活动都要经过含光门街,那时的含光门可谓外交之门、礼仪之门。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使官、客商、学者、工匠远道而来,穿过含光门踏进长安皇城。在鸿胪寺办理完必要的手续之后,来到鸿胪客馆卸去一身疲劳,然后沿着含光门大街出了皇城走进熙熙攘攘的西市进行买卖,最后满载着商品返回故乡。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扩建“长安城”。增修后的城墙分别向北、向东延伸约四分之一,并增高加厚,东、南、西、北四门:东曰长乐,南曰永宁,西曰安定,北曰安远。歇山顶式的城楼巍峨壮观,98座敌楼鳞次栉比,而后又为城墙砌上一层青砖,使明代的长安城更添庄严肃穆的帝都气魄。

此后,历经明清、民国时代更迭,到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城墙已经经历了连年战火、千疮百孔、遍体鳞伤。面对百废待兴的西安城,为保城墙这一方印章,老一辈革命家尊重历史传承,保护城墙,传为佳话。更有20世纪80年代起,西安大规模修缮城墙本体、清理护城河、建设环城绿地,数十万西安市民自愿自觉地加入到浩荡的西安环城建设工程中,倾全城之力创造了轰轰烈烈的建设传奇。

西安城墙从隋唐盛世的都城屏障,到如今联合碑林晋升国家5A级景区,以其博大胸襟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每年达500多万人次。其历史一晃就是1400年,昔人穿过关中平原,叩开长安城门的一刻,无不惊叹大唐盛世的恢弘繁荣。如今远去了辉煌壮丽的周秦汉唐,迎来了汹涌澎湃的时代壮歌,走进新时代的西安人,将以守护历史责任、践行文化使命的担当,托举起西安城墙,这一方巍巍大中华的印章,加盖在你们、我们以及所有人的心上。

猜你喜欢

都城长安城印章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简析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东周列国都城的植物绿化
印章
大圣归来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
土豆印章
大象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