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学生行政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5-23易想和章添柱
易想和 章添柱
[摘 要] 管理类专业学生行政能力培育因为教师资源短缺、课程设置不当及教学方法不妥等原因,导致效果不佳。因此,必须采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专业课程特色、创新教学育人方式等措施来提升培育的效果。
[关键词] 行政能力 管理类专业 能力培育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开始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我国管理类专业学生行政能力的培育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一、管理类专业学生行政能力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从宏观层次来看,由于我国管理类专业对学生行政能力的培养开始时间比较晚,所以许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师资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1]。从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现状来看,对学生行政能力进行培育的教师大多数不是出身于行政管理类专业,其行政管理专业基础底蕴不是特别深厚。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临时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管理类行政能力培育的课程,其知识存储中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知识,但缺乏一定的管理学理论;又或者是,新聘用到学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出身的硕士生或者是博士生,具备较强的管理学理论知识,但经济学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加上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行政能力培育的课程开设较晚,社会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对行政能力的具体应用不明确,所以老师在教授相关课程时必定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在课堂中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
从微观层次来看,对于教授管理类专业学生行政能力培育相关课程的教师,只有一小部分具有高级学历和高级职称,但这些教师年龄比较偏大,同时几乎没有什么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而且学科分布不平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中具备真正底蕴的拔尖人才较少,国内知名学者和顶尖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数量较少,国际知名学者严重缺乏,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与学校规模和学校的社会地位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2]。
(二)课程体系失衡
在课程的开设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育。学生进行行政能力实践和技术方法学习的课程十分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实际运用能力不足,部分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未能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实践课程但只流于表面形式,并未实际开展实践教学,与实际培养目标严重脱节[3]。这对课堂的学风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应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在教材内容选取上,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一方面,其具有十分浓厚的政治学色彩,但非常缺乏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国所选用的管理学课程方面的教材,虽然都被打上了“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新编”“新论”的标签,但其中的具体内容大部分都是“换汤不换药”,实质的知识点并未能够有所创新[4]。
(三)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大部分高校老师仍然采取的是传统“五一”(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套PPT)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教学的激情[5],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数量上来看,实践性教学课程严重缺乏。大部分教师已习惯了“我讲你听”“满堂灌式”“填鸭式”“小齿轮绕大齿轮转”的单方面输出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书本知识难以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得整个课堂枯燥无味,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质量上来看,实践教学的过程不容乐观。某些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实践环节应包括毕业实习、学年实习、模拟、实验、社会调研、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而现在是用实习代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实习期与理论学习课程割裂脱节,前三年只学理论,第四年的后三个月为实习期,再加之生均教育资源的占有量不足、师生比偏高等因素影响,难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应有的训练和指导。这样的一种实践过程,难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6]。
二、管理类专业学生行政能力培育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的关键之处,要想做好管理类专业学生行政能力的培育工作,不只是要增加教师的数量,还要不断对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和业务能力。
1.增加教师的数量
课程是专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类型多样、数目众多的专业课程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来进行教学,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授课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2.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注重引进具备管理学、行政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改变教师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现状;聘用一些具备高职称、高学历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来教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聘请长期在公共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者来学校充当部分行政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师,同时邀请一些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公共组织的负责人等来学校举办讲座,从其他高校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类专业教师来教学,丰富教学思想和方式并加强学科方面的建设。
3.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
应该加强与社会相关公共組织的合作,鼓励教师通过专题调研、挂职等形式去公共组织进行参观学习,或者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积累一定的行政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亲身实践,才能够正确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好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突出专业课程特色
培育学生行政能力的专业课程应把重心倾向管理学方面,立足于培育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来开设专业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由理论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变。培育学生行政能力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更注重突出其实践性的特色,不断增加应用文写作、办公自动化、办公设备操作等具备较强实践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各地各类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优势办出有特色的对学生行政能力进行培育的专业,避免与其他学校同一化”,如农林类高等院校培育学生行政能力可多设置林业行政、土地行政方面的课程,医学类高等院校培育学生行政能力可多设置卫生行政方面的课程,财经类高等院校培育学生行政能力可多设置经济行政、财务行政方面的课程。
(三)创新教学育人方式
现阶段在高等教育中我国评价制度提倡由“记忆型、知识型”向“能力型、通识型和创造型”的考评方式转变,教育方式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探讨式、激励式转变,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及角色,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行政管理学科的教学模式应打破传统的单方向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探索多元化授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多方位和多层次提升学习的专业思维、专业素能与创新意识。对此,一方面要通过专题讲座,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本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及理论体系,尤其是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和学术动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本学科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提升行政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使用率,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案例再现当时场景,将深奥的理论运用于案例情境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新思想、新思维,在各种思想的交汇与碰撞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且通过真实案例更有利于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山大学出版社,2003.
[2]杨爱平.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以广州X大学为例的经验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7):88- 91.
[3]许吉.新公共管理范式下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2008(3):101- 106.
[4]申滢.关于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J].惠州学院学报,2009(5):12- 13.
[5]杨诚.从公务员考试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4- 26.
[6]刘学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3):171-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