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格局转变
2019-05-23桂玉敏
桂玉敏
[摘 要] 农业关系着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政府首要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自习近平任总书记来,就农业产业发展又提出了一些新想法和新策略,这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完善与优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新常态,其包含了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新常态”发展思路。具体到农业经济来说,将重点对农业产业结构格局进行有效的转变,让我国农业产业获得新的发展生机。
[关键词] 新常态;农业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农村;演化与格局转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9. 064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9- 0143- 02
0 前 言
农业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较为曲折的经历。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农业产业经过了四个比较重大的发展阶段,并且这些阶段都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每一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都是国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推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等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新常态的提出,我国农业产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历史转型时期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以及格局的转变进行研究,能够为新常态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农业之新常态概述
自2014年5月开始新常态一词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并且频繁出现在一系列重要的会议中。新常态一词由习近平总书记首创,具体针对农业产业的发展而言,是一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有效动力。该理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对农业产业的变革带来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新常态本身是一个比较复合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该理论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将新常态与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认为新常态是一种全新的经营发展模式,可以减少经济的风险,优化资源的利用。
新常态主要的含义为因势利导,对实际环境进行调研,并根据环境的发展制定经营的战略,避免消极思想和激进思想的出现。新常态不止针对于我国,也关注于世界环境,即新常态适用范围较广,战略眼光长远,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能够对现代诸多的优势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对新常态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新常态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每一个时期表现出来的特征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新常态进行分析,主要把握三个方面,分别为速度、结构、动力,其中结构备受关注,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2 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化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最初的传统农业、计划体制农业到现代农业,我国农业产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结构方面的调整。而随着新常态理念的提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也逐渐演化,并呈现出结构优化、结构升级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加大创新改革,扩大生产规模
虽然新常态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农业产业进行推动,让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因为新常态与农业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密切相关,因此也对农业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使得农业产业不得不面对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不得不顺应新常态为农业产业指明的发展方向。第一,要促进农业产业向着现代化發展,对于传统农业中落后的部分彻底清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阻碍。由于传统农业一直占据着我国农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向着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仍会有很多不利因素出现,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第二,增加现代科技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改变传统滞后的生产模式,应用机械设备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当前在农村地区进行生产方式的改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主要与投入资金、基础设施、人员素质等有关。在新常态的影响下,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农业产业改革创新的力度,积极地将新思想和新理念应用到产业结构调整中去,改变传统的小规模生产,让生产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2.2 明确战略目标,强化生产管理
新常态被提出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必然,当前我国在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措施进行:
第一,明确战略目标。农业产业结构不是随意设置的,要有一定的战略目标,并且这一战略目标要与国家发展、百姓需求等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农业产业结构无论进行怎样的演化,其主要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获得更多的粮食,一个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现阶段,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除了硬性的经济因素、科技因素,还有自然因素,由于环境的破坏,很多土地都难以进行正常的耕种,因此环境保护也是新常态影响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二,强化生产管理。农业产业包括原始农产品的生产,也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等,这些都关系着社会大众的饮食安全,近几年饮食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如何让社会大众吃上放心食品,成为有关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强化生产管理,落实监督机制,也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优化农产品的生产。
第三,改善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较为传统,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指导,很多农业经营严重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使得农产品增值受到影响,这与新常态的要求相违背,没能有效地适应当前的发展环境。所以,我国政府已经开始以社会发展实际为基准,对农业经营方式进行改善,进而为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化提供条件,让其更好地向前发展。
第四,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经济对各行各业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农业产业来说,之前对市场经济缺乏足够的重视,与市场经济融合不深,因此难以顺应市场的变化进行合理的生产,使得经济效益长期难以提升。新常态的出现为农业产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农业产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因此当前农业产业发展已经开始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产业结构上的变动。
2.3 做好长远布局,倡导因地制宜
新常态下农业产业结构开始有了新的变化,这是对新常态理念的最好注释,同时也是对农业产业的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相关部门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长远布局,制定出完善的战略发展策略,并对发展策略进行动态的管理,这样能够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灵活的引导,避免因外部条件的改变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出现失误。当前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政府已经摆脱了盲从、激进的思想。实际工作中,在遵循大方向的前提下,对不同区域的农业产业进行针对性改革,因地制宜,这样可以让我国农业产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 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格局转变
3.1 突出产业特色,促进个性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脱离了千篇一律的单一发展模式,在农业产业结构格局方面已经开始向着“因地制宜”的多元化方向迈进。我国农业分布较广,农用土地较多,但是在对部分农业地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各地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均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地方政府在进行农业产业格局设置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这种特色进行挖掘,就可以从众多农业区域中凸显出来,获得更多经济上的收益。
3.2 紧抓市场信息,优化经济效益
新常态理念提出后,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加剧。首先,增加了对市场信息的重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信息搜集系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整合和传输;其次,拓展收益渠道,丰富生产类型,可以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积极开发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迎合现代社会大众对安全食品的需要;最后,对资源进行优势利用,发展高效农业,减少人力资源的应用,可以开展网箱养鱼、立体农业。
3.3 打造个性布局,发掘亮点产业
在进行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区域内的配合,也就是说县、乡、村应该加强合作,在发展各自特色的同时又在整体格局上相互呼应,增强区域内农业生产的协作性,这样可以达到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农业地区应该对新常态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长远规划,要集中在优势项目上的大力发展,形成品牌效应。
3.4 革新生产方式,鼓励企业经营
实践证明农户分散式经营并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在新常态的指引下,现代农业经营应该向着企业化方向发展,也就是对零散的农业经营进行集成,让农业经营发展的更加系統化、高效化。
首先,要在农村进行企业的扶植,主要以农业大户为发展对象,鼓励这些有条件的居民转变经营方式,尝试企业化经营。
其次,对农户进行宣传和引导,并且组织一些经济条件稍差但是有较强创业兴趣的农户形成合作关系,在一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就可以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格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次,政府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上的投资者到农村进行投资,并且主要将目标集中在农村走出去的企业家,这样更有利于投资关系的确定。
最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安置。现代化农业生产会逐渐降低对人力的需求,因此剩余的劳动力应该从农业生产上脱离出来,加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副业中去,为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为此,乡镇政府还可以发挥自身作用,在区域内建立起专门面向农村人员的劳务市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当地二三产业发展进行推动,使得农业与其他产业可以进行并向发展,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
4 结 语
总之,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策略,就当前而言新常态为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格局转变都给予了有效的促进,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复苏与腾飞提供了助力,应该受到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重视,积极地将新常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强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宝华,晏铃. 以农业地标品牌建设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17(3): 80-86.
[2]姜俊华. 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优化的机制与途径[J]. 农业经济,2018(12): 25-26.
[3]鲁长瑜. 论经济增速换挡期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6):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