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想起了垦荒一代
2019-05-23
五四运动已经百年。奥维德说:时间吞噬一切。此话并不全面。不错,五四先贤灿烂的生命之花已先后凋谢,但,五四的精神遗产,从未过时。
4月3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五四百年盛会万众瞩目。三千多张笑脸青春飞扬,歌声此起彼伏,高亢激越。旋律穿透历史,不由使人心潮起伏。
人是精神的容器。忽然记起了中国青年运动史上闪光的一页——垦荒一代和垦荒精神。
思绪无边,飞到了萝北荒原。
1955年八月末的一天,北京石景山区西黄村,23岁的年轻乡长杨华正在收拾行李,他要用一个坚决的行动实现奉献新中国的宏大志愿。随着首钢的不断扩建发展,西黄村的农田被大量征用,农业耕地在不断缩小。1950年入团的杨华一心想为国家多打粮食。在某次会议上,他听说我们年轻的共和国还有四亿多亩土地等待开垦,他便立下宏愿:只要祖国一声召唤,他就要奔赴垦荒第一线。机会终于来了,共青团中央号召组织青年人向荒原进军,支边垦荒。
《中国青年报》的一位记者将这一消息透露给杨华,他和其他四位年轻人迅速跑到团中央报名。8月30日,团中央礼堂,1500名共青团员为60位“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壮行。队长杨华从团中央第一书记手中接过了光荣的大旗,奔赴白山黑水。四天后,充满激情的一张张面孔,出现在黑龙江萝北县的茫茫荒原之上。落脚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在白桦林中搭起了草房,打跑了群狼。九月十号,四张垦荒大犁深深地插入了黑色的土地,亘古荒原被青春的汗水浸润,被沸腾的激情唤醒。两个月过后, 1200亩土地被开垦出来。紧接着,来自上海,天津,黑龙江的5000多名团员青年扎根萝北,共青农场诞生了,不到一年,他们开始收获麦子和大豆,为祖国建设大粮仓的目标得以初步实现。而杨华他们创造的垦荒精神,为新中国谱写了强有力的青春壮歌。2017年2月8日,杨华病逝于他亲手开垦的土地之上,“北大荒精神”就是祖国为他镌刻的最好墓碑。
思绪无边,飞到了东海之滨。
1955年,国民党军队离开了在大陆的最后一个盘踞之地大陈岛,并且强行掳走了一万多岛上居民,位于浙江台州以东海面上52公里之遥的大陈岛成为了一座荒岛。1956年一月,共青团中央发出“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来自台州,温州的467名团员青年先后登岛垦荒,几代垦荒人用他们的青春热血,为祖国奉献了一个美丽富饶的海岛,野外新中国青年运动史谱写了辉煌的章节。说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大陈岛精神,一定会想起两个名字:张寿春和翁丽芬。上岛之初,条件异常艰苦,物质匮乏,交通十分不便,乘小木船往返大陆,单程要六个多小时。张寿春带着20只羊羔,孤身一人登上了大陈岛附近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忍受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孤独,为垦荒队先后提供了400多只山羊。1988年,新一代垦荒人翁丽芬来到大陈岛安心教书,至今已30多年。翁丽芬用她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告诉我们,垦荒精神是可以一代一代传承的。
思绪无边,飞到了鄱阳湖畔。
1955年一月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介绍了苏联青年垦荒的情况。那是一个青年人为国家建设争作贡献的火红年代,报道大大激发了团员青年为国家开垦荒地、建造粮仓的热情,由此拉开了共青团动员组织团员青年垦荒的序幕。
1955年8月31日,上海团市委组织了近百名青年志愿者奔赴江西九江德安县八里乡。上海市副市长向垦荒队授予了寫有“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的垦荒队旗。另一位副市长将垦荒队一直送到垦荒点。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团市委在组织恳荒工作时,特别注意到了队员的知识结构、身体状况和男女比例,还从社会上为垦荒队募集了七万余元的资金。
而今,在中国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中,“共青市”成为了江西100个县市中的一员,也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命名的城市。
一切纪念都是为了当下。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过:“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出生前的事情,就等于永远没有长大。”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总书记要求新时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抚今追昔,在新中国刚刚诞生的岁月里,垦荒一代青年人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早已践行了“担当时代责任”的国家召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代青年要积极汲取垦荒精神,担起今天的责任。
不同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情怀。在五四百年之际,承继五四前辈爱国强国的理想信念,重拾垦荒精神,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向实现中国梦交出一份青春的答卷,新时代青年责无旁贷。
历史如炬,点亮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