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
2019-05-23李慧
摘 要: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起飞以后,由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哪些方面有问题,如何解决则成了近几年的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经济现状出发,据居民消费水平、主要行业增加值以及三次产业对GDP的影响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得出结论。并且根据结论相应地提出四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产业结构;原因
一、引言
中国经济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由以前的高速增长变化成中高速增长状态。从全球范围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以后,由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或者低速增长是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所以,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一个经济体必然需要经历的结果,符合发展规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保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逐渐进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随着我国经济在较长周期内进入经济增速放缓阶段,增速放缓对企业发展形成的压力日益增加,为了稳定社会的经济发展、保证企业维持收入增长,我国开始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下的经济增长困难,完成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二、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现状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从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经济形势进行解读。
由中国统计年鉴可得,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在2012年之前都保持着8%以上的增长率,2010年增长率取得最大值为11%,但是在2012年以后,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率保持在7.5%左右波动,增长率一直是保持一个较高的正值,且近几年都保持稳定状态。近几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于居民消费有一定影响,但是还是保持着一个可接受的状态,社会经济环境稳定。
再对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进行比较,观察经济增速放缓对于城乡居民的影响差异。由中国统计年鉴可得,在2012年以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保持着一个波浪,但是总体上升的趋势。虽然在2012年当年,受到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降4个百分点,但是在2012年以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就保持波动,偏差在1.3%之间,总体来说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现象,农民的消费水平还是一个保持稳定的状态。再看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自2012年以后,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保持在5%-6%之间,变化在0.3个百分点。虽然相较于2012年之前的8%左右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要低很多,但是还是保持一个稳定不变的态势,城镇居民消费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不大。总之,经济增速放缓使居民消费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可控范围内。
三、主要行业增加值分析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除了居民消费水平,还有一些重要的指标,如:三次产业增加值指数。本文通过选取经济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行业来判断我国经济面临的增速放缓的现象。主要是从三次产业中分别选取其代表性产业,通过对三次产业增加值指数的分析,判断经济增长面临的放缓现象出自何处。第一产业选取了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数,第二产业选取了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指数,第三产业则选定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指数。
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普遍处于4%至4.5%,并且在这十年中基本保持不变,最小增加值为2015年的3.5%,最大增加值为2008年的5.4%。说明,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现象,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一产业还是保持一个较好的增加值。
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指数总体呈现一个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12.6%最大增长速度,到2017年的6.4%增长速度,下降趋势明显。在2015年、2016年达到最小值年增长6%。再从建筑业增加值指数变化可以看出,建筑业总体上也呈现一个稳定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最大值18.9%,到2017年的4.3%,平均每年下降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对建筑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对工业影响不大。
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都处于一个很大的波动范围。金融业增加值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16.4%,在2016年达到最小值4.5%,总体上稳定波动。而房地产业增长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达到最小值1%和最大值11.8%,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每年的增加值波动仍然巨大,从2%到8.6%保持一个不稳定的浮动。从这可以知道,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但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不明显。
四、三次产业对GDP的影响变化情况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现象,有必要进行產业结构改革。因此,我们选定了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以及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通过比较分析三次产业对于GDP的影响,对如何进行产业结构改革,缓解增速放缓的现象进行研究。
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2010年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于第一产业增加值是3.6%比9.5%,比值是近十年最小接近37.9%。同样的,在2017年第二产业对GDP的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比值最小,是89.6%。再看看第三产业在2010年比值最小为88.4%。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每单位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贡献在不断上升,且近几年超过100%;而第二产业的每单位增加值对GDP的贡献在最近几年呈现一个下降趋势,在2017年甚至低于90%;第一产业则常年维持在50%左右,2017年达到最大值62%。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想缓解甚至解决经济增速放缓现象,应该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效果最大,第二产业的优先级高于第一产业,位于第二位。但是考虑到第一产业的重要性,有必要对第一产业的数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上。
五、政策建议
首先,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GDP的年增长率保持稳定,国内经济环境是在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的。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的转轨,不应该完全视为一个问题,也可以认为将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所以,国家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鼓励高质量、高新技术企业改革发展。
其次,加强供给侧改革,平衡供给侧结构。居民消费水平虽然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后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但是与GDP的年增长率相适应。需求侧消费能力充足且稳定,国家应该加快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侧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充分协调三次产业比例,积极主动地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现象。
再次,政府应该加强对第二、第三产业宏观调控。第一产业对于增速放缓的反映不明显,而第二产业则一直保持着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则是一种不规律的状态。所以,政府有必要对第二、第三产业加强监管,使第二、第三产业适应“新常态”的经济环境,减少第二、第三产业波动,建立一个良好、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
最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第一产业增加值对GDP的影响最低,要加大第一产业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着重升级优化第一产业结构。相比其他产业结构,农业还是弱势产业,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资源倾斜,实现经济“三轮”驱动。第二产业结构中的重工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但是第二产业内部构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存在较大缺失和差异。有必要完善第二产业经济发展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能力。第三产业的国内经济中发挥的影响与日俱增,是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协调、带动作用,积极主动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现象。
參考文献:
[1]胡冰.经济下行压力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稳增长作用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180-181.
[2]魏加宁,杨坤.有关当前经济下行成因的综合分析[J].经济学家,2016(09):5-14.
[3]张鹏飞.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金融经济,2015(16):39-40.
[4]刘子琦.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384.
[5]张云,李秀珍.现代服务业FDI经济效应与影响因素计量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30(11):87-93.
作者简介:李慧(1995.04- ),女,汉族,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8级研究生,会计专硕专业